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品牌与艺术发生关系是否将面临新的选择?

2008年12月17日来源:东方视觉作者: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搞得全球的资产持有者都有些措手不及,毕竟繁荣了那么久都已经习惯了在阳光下散步,突然给甩到暴风骤雨中疾奔不管是从肌肉紧张度还是呼吸调节都还没有做好准备,而这关联到艺术圈也是导致了一些长期蜜月关系进入冷战乃至直接断绝关系的事情的发生。雷曼兄弟的倒台、花旗银行拟出售,这些昔日的金融巨头的衰落让很多的大型展示处境尴尬,在这种危机时刻是不是需要来转换一下思维思考一下品牌与艺术发生关系的未来呢?

艺术与品牌的现有关系模式

传统型——赞助、免税型:

这一类得益于所在地Z/F愿意通过减免税收让利来鼓励民间资本支持艺术活动,差别大多为具体的比例大小和审核程序的繁琐与否,可以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是艺术赞助活动的主要构成。企业找到了一种体面的花钱还赚名声的方式,也可对内提升职员的企业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归属感,所以大都还是愿意尝试一把的,附加条件一般是有企业LOGO标示。

市场拓展的文化工具型:

得益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很多时候企业都要有海外拓展的需求,这个时候作为综合推广和企业公关策略文化性的支出往往就被打包进入预算,很多在分支机构所在国和地区发生的赞助艺术活动的行为正是在这个范围内的驱动内核,要是还可以有免税那自然就更高兴,没有也是可以接受。条件则一般有企业LOGO标示,有企业专门的宣传资料派发展位,有职员T恤、纪念品等一揽子宣传计划。还有的则是非赞助形式,直接纳入广告行为和产品及服务推广的符号框架内,比如荷兰银行的梵高作品运用案例。

直接对接增加附加值型:

这个一般发生在时尚奢侈品牌上,比如LV和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合作的包就直接进入了生产线并且给公司赚得不菲的收入。万宝龙则是有赞助人命名的产品系列,很多的产品也是直接跟艺术家发生关系获得其极大的附加值。

未来有些什么可能

按照惯例当然还是要说有除此之外的其他合作方式,但是在如今的情况下,在如今的艺术机构和展示遭遇的窘境的情况下,如何去寻求一种能够长效的稳固的或者可以迅速替代的合作关系可以维持艺术活动的正常进行且不断能够提升?

一种趋势是艺术全面介入品牌CI设计从文化到产品线,以艺术自身的能量为企业的人性化、亲和力、吸引力以及扫除沟通障碍、文化隔阂等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帮助,这样艺术不再是企业公关部门的一个可能性需求而已了,而是需要有一个高层统辖部门来管理和运筹使之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这种方式可以让企业对艺术需求有内在的动力,可以激励其去不断激励艺术创新,支持艺术人才的培养,尊重艺术创造力,危险在于可能导致艺术越来越具有工具理性,越来越利益导向。 另一种趋势是艺术成为社群文化或者城市文化的皮肤,由越来越多的公共机构和公共资金来支持,成为一种社群维系的方式和标示,其将越来越具有在地化的特征,并且将在一系列的内环境平衡维系中越来越具有即兴的、民间的、消费的种种特征。 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是不是可以主动的构建一套综合的支撑机制可以旱涝保收的维持艺术活动所需要的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充裕呢?原有的一些底限是不是需要重新思考呢?如需要其背后的价值观的导向会不会让艺术失去其魅力和光环呢?这些都是些一时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许先做后想是种无奈中的有效方式,毕竟每向前跨一步就更能看清前面的虚实。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