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郭玉洁:“杂种”香港

2009年1月6日来源:路透中文作者:郭玉洁
(本专栏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学者李欧梵说过,香港是一个“杂种”。他的意思是,香港城市文化的特点是“杂糅”,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中原文化、岭南文化,雅文化、俗文化,互相作用形成香港文化的活力。
就像香港有一种饮料叫“鸳鸯”,用咖啡和茶混合出新的独特味道。另一个例子则是,中国没有哪种方言像广东话一样爆发出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将西方流行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字挪为己用,以至于粤语电影和音乐的流行,居然可以迫使全中国人都会几句这种诘屈聱牙的语言。
1997年之後,许多香港人觉得香港变坏了。我想,这是就政治体制和市民空间而言。离开了殖民主,香港在获取新身份上还需要新的探索。“回归”,意味着必须依附于中国这个强大的主体,但是如何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包括殖民地遗留下来的诸多好东西,大概这是香港的难题。但是从文化的角度,“回归”对于香港是另一个杂糅的机会,使得已经显得相对僵化的香港文化有可能重新焕发出活力,赢得新的空间和定位。
12月中旬,我去香港参加了《今天》杂志3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最早于1978年在北京创刊,两年後被停刊。1990年代在海外复刊。这次终于在一个中间点——香港庆祝生日,是因为《今天》的灵魂人物北岛。
北岛1989年离开中国,开始了流亡生涯,在欧洲、美国漂泊,除了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一直不能回国。今年,他终于因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在香港教书、定居。对于北岛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他终于距离家人、距离故土近了许多,也意味着《今天》有可能以香港为基地,聚拢文化人士,持续探索、发声,向国内外辐射文化活动的能量。正像北岛所说的一样,《今天》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它反抗的绝不仅仅是专制,而是语言的暴力、审美的平庸和生活的猥琐。
凑巧的是,几乎就在同时,香港举行了第一届“同性恋骄傲大游行”,大约一千人在最热闹的铜锣湾集合,步行到湾仔,骄傲表达自己的爱。媒体相关报导的焦点正是:这是两岸三地共同参与的游行。游行队伍里不仅有香港同性恋和支持同性恋的人士,还有来自台湾和大陆的同志。他(她)们共同走在香港街头,向路边的行人挥手。香港浸会大学教授游静说,在这个时候,觉得“回归”挺好的。她说,在香港做同志运动很孤独,因为香港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工作,消费,不喜欢出来做运动,可是当和内地、台湾的运动连接起来,就是一种互相的支持。
而对于内地人来说,香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购物的地点,它应该成为一个可以体验言论自由、游行自由、为我们带来更多空气的地点,今年7月举行的香港书展是如此,《今天》30周年的活动是如此,同性恋游行也是如此。
所以香港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地方,再次汇集在本土不得自由的人们,在这里创造出新的可能性。走出去,参与到流动和对话当中,总是会带来新的可能。(完)
作者郭玉洁,媒体工作者。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