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专访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浪

2008年12月25日来源:新浪网作者:

记者:今天我们有幸从成都请来一位嘉宾,这位就是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作者叶浪先生。
其实说到成都,我一直在看一个电视广告——“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每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特别有韵味,然后我就特别想了解成都到底为什么会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呢?可能我认识很多四川的同学回来以后,说成都那个地方很适合生活。我们今天请到了成都宣传部副部长,所以肯定要给我们介绍一下成都为什么说来了就不想离开?这句话怎么理解?
叶浪: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是当时05年张艺谋导演提出来的,他当时在为成都拍宣传片。当然不同的人对这个内容应该说理解不同,我只能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我觉得它可能有四个方面特点:第一,这个城市的生活味儿很浓,因为自然的条件,它的气候,它的生活环境,它的交通等等,很适合普通人的生活;第二个,那个地方有很多美食,民以食为天嘛,有很多美食,能够感受不同品位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一些美食;第三个,它有很多游玩的地方,近郊,有一些普通老百姓能够参与的,也很容易接触的;远郊,也有一些世界上知名的,比如说九寨沟,黄龙、峨嵋山等等,这些稍微远一些,它能够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休闲放松。还有一个原因,第四个原因,成都这个地方对外地人很友善,就是你到了成都不会感觉我是外地人、有一种排外的感觉,因为成都它历史上就是一个移民的城市,它对外来的文化,外来的客人都非常包容,而且非常热情。
记者:难怪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您刚才说的每一点都很能打动人,不仅有美食,有游玩的地方,而且成都人对大家的好客可能也是去过成都的人才能体会到的这种四川人的热情。
叶浪:对。
记者:说到这儿还有一个问题,因为08年我们都知道发生了地震,很多人说到成都的时候,可能现在想到的还是地震那个情况,因为地震之后通过电视画面,很多人看到了灾区的情况,也看到了成都城市里面的一些情况。我们特别想知道这次地震之后,成都市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够帮助我们外界提升对成都的信心。
叶浪:5.12汶川大地震,成都的20个区市县当中,有4个区市县是属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整个成都在这次抗震救灾当中扮演了一个通道、基地和窗口的作用。也就是说全国人民对抗震救灾进行支持,他要通过成都这个通道进入各个灾区,同时它也是我们最前线的大后方,是一个支援抗震救灾的基地,同时也是通过这个地方展示了我们整个压不倒的中国人这种万众一心,这种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的一个窗口。
就是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集中看到中国人在面对5.12汶川大地震,是怎么做的。地震发生以后,成都市除了集中全部精力投入抗震救灾以外,也感觉到在对成都的报道当中,应该说是成都历史上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对外传播。这种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地震的形象,感觉成都是一个灾区,是一个特大地震的灾区。
这个信息对成都的旅游、投资、发展以及整个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应该说是一个不太准确的认知。我们感觉作为一个地方的外宣部门,有必要,也应该有职责把一个真实的成都告诉世界,告诉关心成都的人。因此在地震以后的第二个月,就是6月份,我们就迅速启动了一个叫做“成都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就动员社会的一些资源把城市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进行专业化的推动。
记者:说到这儿,我们这个恢复城市形象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叶浪:有,因为这次我们的城市形象提升我觉得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它已经是超越了我们一个单独的部门,它是由若干部门,就是我们讲一个大的城市形象的格局,一个若干部门,包括企业主题参加的一个协调小组;第二个,就是我们在做这个城市营销的时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部门,怎么做,我们是靠专业,我们委托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城市危机公关的这么一个顾问机构,来给我们进行市场研究,根据这个市场研究调查得出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三个,我们每一步做的内容都要进行市场调查,通过海外媒体、国内媒体、社会公众包括网民对我们这个成都认知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宣传主题;第四个,我们整个宣传主题基本上是按照当时我们确定的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就是安全的成都,这个主要是地震以后,根据传播地震知识,传播成都真正的灾区情况,告诉成都主城区是安全的;第二个主题叫做机遇的成都,就是把成都本身在中国西部作为一个有1100万的特大中心城市,它自身有的优势,通过这个知名度要传播出去,也把灾后重建成都这个特殊的机遇告诉世界;最后一个阶段,大概在明年以后就要集中把抗震救灾进行提炼,我们叫做创造奇迹的成都。
记者:您昨天晚上说了一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这次地震也赋予了成都的城市文化一些新的内容,它可能也会成为成都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地震也会留给成都一些财产的东西。
叶浪:对,昨天我谈到了,应该说从我们国家来讲,今年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这30年中国全国各地变化都很大,应该说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城市品牌。昨天我说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成为这个品牌城市。但是今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了成都一些机会,让成都的这个城市品牌脱颖而出,无可替代。为什么呢?它的这个特殊通道基地和窗口的作用,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就是说把不可压垮的中国人的这种精神,通过这个城市集中展示出来,同时这个地震在检验成都的这个城市实力的时候,又给成都赋予了新的城市品质,我们把它概括为坚韧、从容、仁爱、感恩。
记者:其实现在有很多网友,这次看直播的时候也很关心,他们以前觉得特别秀美的都江堰和青城山,现在地震中有没有受到破坏?或者现在是怎么样的?
叶浪:都江堰、青城山,在地震大概有四、五天以后,我去看过,二王庙这个景点可能百分之八、九十都破坏了,都江堰这边主要是一些公路设施、一些通道有些亏损,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讲很快就停止营业了。地震以后,成都迅速开展恢复生产,特别是都江堰,因为它是一个以产业为主的县市,集中抓抗震救灾的同时也加大生产的恢复,对都江堰来讲主要就搞旅游的恢复。所以9月30号,都江堰景区旅游全面恢复,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除了二王庙和像龙口这样一些景点以外,应该说绝大部分的景点都已经向游人开放。
记者:说到成都,其实我们印象中还有另外一个形象,就是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最近有一个电影,不光是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特别喜欢,叫《功夫熊猫》,美国人拍的,昨天他们发行方也介绍说正在拍《功夫熊猫2》,而且为了拍摄《功夫熊猫2》专门到成都采风去了,我不知道咱们成都怎么吸引外地的创作者到成都采风,可能也有很多吸引他们的地方。


叶浪:你对成都的了解非常充足,我们在成都市对境外的城市形象当中,始终就是觉得熊猫这张牌,它的国际认知度很大,很多外国人不管你的年龄,不管你的信仰,一谈起熊猫那是非常感兴趣。应该说这十多年以来成都在境外的城市营销当中,一直都把熊猫作为一个载体进行推广。
《功夫熊猫》拍了以后,在全球影响很大,在这以前曾经有人给我们做过建议,希望把《功夫熊猫》这个传播和成都大熊猫,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曾经还给我们做了一个比较细致的方案,我记得当时好像有一个数字,就是大概需要花三百万左右,把《功夫熊猫》的CEO,它的制片人、编剧、编导整个创作班子请到成都,来进行调研、进行考察,然后希望把成都的一些地方元素给装到《功夫熊猫》里面去,然后在拍第二集的时候展示。
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后来我们在想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我们自己也有一个团队,他们在关注网上的《功夫熊猫》的传播。在一个外媒对CEO和制片人采访当中,就谈到他们虽然拍了《功夫熊猫》,但还没有真正见过熊猫,就是他在美国的公园里面远远的通过玻璃围墙看到过它的影像,没有近距离真正接触过熊猫,他说我希望能够有机会见到真正的熊猫。就这么一个小的信息,我们就通过网络主动跟他们联系,就是说我们这儿是怎么回事,我们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请他们来。这事还就真巧,后来是今年的11月,他们的CEO自己就坐着专机从国外飞到成都,他们的创作班子也到了成都,看了我们真正的熊猫,给他们乐的简直,还要来,还要来(笑)然后就到了我们青城山,看了我们青山的武术,叫道教武术,然后到我们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地点,叫金沙遗址博物馆,他说我觉得里面有一种埃及的什么形象,他说我还得来,他说这次的时间,因为原先只是简单的接触,他说这么多东西,简直出乎我意外,我还得来。那次一来,他就讲第二集肯定有成都的元素,要把在成都所看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然后在他们的DVD的发行当中要把成都之行的花絮作为片花放进去,然后正式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态,《功夫熊猫2》首映式,成都,OK,他的CEO就告诉我们了。
我觉得都是利用各种看似办不到的,不可能的事,我们主动接触,从细节着手,就是我们敢想,善干,干出点我们比较满意的事,这就是其中一件。
记者:没想到这个主意是咱们自己提出来的,我以为是他们那边想过来,没想到也跟咱们成都自己的努力分不开,这个确实是很多人觉得做得太漂亮了。
叶浪:是,因为这个城市营销你得用心,你得把这个城市当作你的事,经常我们做外宣的人就想,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就把成都看作一个大公司,我们就是它的广告部,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和外媒交流的机会,把这些信息准确的告诉别人。
记者:您刚才说到《功夫熊猫2》的首映礼将选在成都,其实成都今年已经有一部大片的首映礼选在成都了,就是吴宇森导演的《赤壁》,我记得那两天在北京播的时候很多人都去看《赤壁》了,不知道吴宇森导演把首映礼选在成都,是不是也有一些机缘在里头?
叶浪:我想他有他的道理,我觉得第一个就是成都在整个中国的三国文化圣地当中是一个最有影响一个地方吧,因为当时的三国,成都就是蜀国的首都,所以它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我想这个是他考虑的第一点。
第二点呢,我觉得导演他们可能也有一种爱心,因为当时也感觉到社会很多团体在想我怎么支持四川,实际上他把首映式放到成都,根据大家的舆论,焦点随着对《赤壁》这个电视片的关注也就关注了成都,通过他们的行为也能够知道成都是安全的,成都依然美丽这么一个信息,这也是我们能够和他们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在那段时间各种比较有影响的文艺活动,以及比较有影响的体育活动,我们都是希望能够把这些活动和成都想表达的信息放上去。
记者:我们知道休闲旅游一直是成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像这次地震之后,成都现在的休闲旅游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叶浪:有些影响,特别是在5月、6月、7月,应该说一直到9月底,这个影响还是蛮大的,从10月份以后随着我们的城市被外来的人更多的认知,得到了一个安全的,而且还充满了活力,充满了魅力的这样一些认知,这个旅游才开始起来了。以前我看到有一组数据,我感觉今年整个国际旅游的数字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增加。当然从全市来讲,区域性的差别还是比较大,比如刚才谈到的像都江堰这样一些我们的旅游,都是他们那儿的支柱产业,相对这点来讲,它的影响可能就要大一些。一些其他的,我们的邛崃,我们的大邑,这些旅游可能影响就会小一些。我还想借这个机会把一些东西通过网友告诉大家,成都当时有一个旅游的宣传口号:“来了就是关心,游了就是支持。”到成都来旅游应该还是很安全的,不信你就来看看,看看我是不是在撒谎。
记者:其实地震之后我看到一个广告词是“因为有你,成都更美好。”没想到前一段时间我坐地铁的时候,我在站台里又看到了这段话了,这好像是成都刻意在向人们传递的一个信息,另外也被外界誉为这是一种很积极的政府形象公关活动。首先您还是说说透过这句话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吧?
叶浪:这个广告语的提炼,我们经过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提炼出来的。我觉得这里面表达的内容也是很丰富,有两个信息非常强烈,第一个就是我们作为发出这种信息的成都人,他这种感恩的心非常强烈,他是以感恩的心态来给别人传递信息的。
第二个,我感觉从接受信息的这个角度来讲,传递成都依然美丽的这种信息的效果也很好。实际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我们要研究传播者的心态,也要研究接受者的心态,实际上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告诉一些成都的真实信息,接受者他的心里就非常感激,然后他就是欣赏的,接受的。我们觉得在地震以后,成都市的城市营销宣传口号当中,应该说是一个适合这样一个阶段的城市宣传语。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如果再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别人会感觉你这句话是地震以前的事,你得告诉我地震以后的情况怎么样,地震以后就是“因为有你,成都依然美丽”的这样一个特征。
这个特征也和我们刚才讲的宣传主题,成都是安全的,成都是充满机遇的,成都是能够创造奇迹的这个主题,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记者:外界所说的这种很成功的政府的积极的公关活动,您认同他们这种说法吗?还是您觉得有一些可能从某个角度来解读的?


叶浪:如果他们是这么评价的,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当时就是想做一个政府的积极的公关活动,正如这次新浪网把成都评为品牌城市,我就觉得当时政府想做品牌的提升和营销,这次网友又选择了成都,或者是舆论又接受了成都,觉得成都是成功的,我就把我们的需要和大家的接受保持一致了。这里面有一首歌很乐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张靓颖唱的,就是地震以后她作为一个成都人,为成都这座城市形象提升,专门唱了一首歌,中文叫《我爱这座城市》,大概歌词里面有那么几句。“I love this city,微笑的模样,温柔中坚强,手放我心上;I love this city.起舞的模样,如清澈阳光,轻吻你的窗……”这些歌词就是当时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我们想传递出因为有海内外朋友的关爱,成都依然美丽的信息给大家,向大家表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我们大家共同的成都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可能很多网友已经听过这首歌了,通过各种的传媒渠道。
叶浪:对,它所表达的还是“因为有你,成都依然美丽”这么一个主题,当时我们通过各种传播形式把这种形象传播出去。
记者:当时成都市的市委和政府要求,在8月1号之前保证让18万户灾区的住户住进安置房当中。当时有很多人还是捏了一把汗,18万户不是一个小数字。后来包括新华社的文章都认为成都攻克了难关,创造了奇迹。所以今天我请到叶部长到现场,也特别想介绍一下,当时咱们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能把18万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妥善的安置了,这可能不太容易。
叶浪:是比较难,大家付出了很多努力,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在这个当中我们的援建单位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地震是5月发生的,8月就进入成都的盛夏,成都的夏天相对来讲比较潮湿,蚊虫比较多,当时市委、市政府面临的是我们整个18万户灾民的安置情况,和我们能够做的情况。虽然8月1号有点难,但是我们决定8月1号以前要把这个板房全部建造完毕。我们就动员了所有的政府部门,建设、水务、民政等,我们的城建投资集团,地铁公司,我们也和援建单位,上海、福建、重庆等等这些援建的省市一起,大家是没有休息,没有白天晚上的投入工作。应该说在7月25号以前就提前完成了18万户灾民的板房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战士叫武文斌,他是累死在自己的岗位上。还有山西的一个志愿者,也是在劳动当中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成都感谢他们的努力,感谢那些日夜坚持到板房会战第一线的援建队伍,是他们用汗水甚至生命为我们创造了奇迹。
记者:这次的援建,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帮忙了,都来帮助成都了,这也是这次我们传递出来“因为有你,成都更美好”的讯息。
叶浪:对。
记者:说到这儿,其实成都的精神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了,今天访谈一开始也提到了,您刚才也说过,就是经过08年的地震,成都的精神可能需要改写了,过去我们知道的是三大精神,这三大精神是和谐包容、智慧诚信还有务实创新,这是过去成都人的三大精神。08年之后往里面加进去了哪些东西?
叶浪:成都提炼城市精神通过了一个程序,通过市民、人大代表、社会各界、专家,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然后征求方方面面意见,通过一个决策机构形成了刚才说的和谐包容、务实创新、智慧诚信这样一个成都城市精神。这次地震当中也是因为1100多万成都人民,在地震中表现出来坚韧、从容、仁爱、感恩,这样一些品质,大家这几个感受都特别强。我觉得也是我们这次在地震这个自然灾害面前对成都城市品质的提升。有一句话我是这么概括的,在天灾的考验下,成都更加坚韧,在危机的挑战下,成都更加从容,在无疆的大爱下,成都更加仁爱,在无私的援助帮助之下,成都更加感恩。
我想这些特质作为新的成都城市品质,不一定它很快就会通过一定程序进入所谓成都城市精神内容,但是它肯定会鼓励激发我们自身,把自己的灾后重建和经济建设各项工作做好。
记者:特别像今年抗震救灾央视的晚会上,很多明星还有很多大腕朗诵了一首诗,这首诗叫做《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想各位网友肯定都听过了。今天坐我旁边的叶部长就是这首诗的作者,您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或者是什么激发了您内心的感悟,让您写出这样一部作品?


叶浪:这首诗副标题,就是结束的时候我写了几个字,叫含泪而作。我是从13号到了成都市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值守,每天在那儿要坐十多个小时,在那儿我们可以通过大的视频看到全国各地对咱们四川,对咱们成都抗震救灾的支持,看到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还有就是在那个现场,那就是一个不需要录像,没有剪辑的救灾现场,参与救灾的人我看当时就像发疯一样,就像自己的家里人死了,自己家里的房子垮了,自己家里遭灾的那种急迫、那么在乎。
我当时感到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不是咱们成都,也不是咱们四川,不是哪个县哪个乡哪个人面对这个灾难,而是整个祖国,来共同面对这个灾难。那个时候我心里就有一个感觉,就是那个诗里面讲的,那一刻,我感到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有这么一个感觉,我不是孤立的。所以当时一感动,我就把它写在手机里面,就写了那个诗。当时是因为看了一个报道,就是我的桌上摆了一个成都日报,报道了一个老师,地震发生的时候他组织同学疏散,疏散的时候还有两个同学没出来,他逆着人流去找,后来发现他和两个同学倒在那儿,当时我流了很多眼泪,我觉得我得把这种情绪整理出来,我这个时候感觉自己看到是一张张脸,我觉得是那么多人组成的这个国家,就是像脸谱一样组成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都是那么好。就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存在,我们国家才强大。所以我就半个小时,在手机里面像写情感日记一样写下来,后来通过手机短信发出去了。
记者:也鼓舞了很多人,通过这首诗歌。
叶浪:我觉得也很意外,也很偶然,因为就是一个感情日记,写下来以后,后来通过网络,通过手机进行传播,应该说间接的给抗震救灾做了一点贡献,我觉得很欣慰,说出了大家的一些同感。 
记者:其实这次地震之后,我们也发现成都发起了城市感恩的行动,很多媒体都有所报道,比如说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实话实说》都作出了这样一个报道,就是说成都现在很感恩。另外呢,我们看到山西晚报网还有一篇报道,说“面对英雄家人,成都爱的实在”。所以说到城市感恩的行动,我特别想请教一下叶部长,您怎么看待这种感恩的行动呢?
叶浪:这种感恩是来自民间的情感,又上升到官方的认可。刚才谈到的整个灾后重建中有两个让成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英雄,一个是咱们的部队战士,武文斌,他是河南人,还有一个志愿者,援建单位的一个工人,叫戎金亮,这两个人都是在成都的灾后重建的岗位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行为让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感动。文斌追悼会的时候是十多万的老百姓去哀悼,那是非常感动的。戎金亮的亲人去的时候,虽然灾区的老百姓自己生活也很困难,但他们自己也集资十余万,要捐给戎金亮的家属,他的家人拒绝了,坚持没有接受这笔捐款,他说你们是灾区,很困难,没有接受这个灾区的捐款,这些通过媒体报道出来,确实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故事,再次受到感动。确实那些故事一次又一次的让成都人感动。
后来我们有一个媒体到了这两位英雄的家里做了一些采访,进行了报道,惊动了我们市里的市委书记李春城,这个报道里面就讲实际上这两位英雄的家里非常贫困,他们家住的平房,住在农村,非常破旧,生活非常困难,他们有的父母体弱多病,长期得不到治疗,他们还有一些兄弟姐妹是残障人士,家里非常困难,但是没想到他们那么坚强。他们是非常需要钱的,但是面对灾区人民给他们捐的钱他们全部给拒绝了。所以当时从民间的情感,通过媒体的报道,变成官方的一种关注,后来我们市委书记专门派人到两位英雄的家中进行了解,确实如此,再把他们的情况通过媒体报道,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社会民众。有企业表示,要把他们在老家的房给建起来,因为他不接受经济援助,我就直接给他修,然后还有一些医院就把他们家里的这些多病的父母请到成都来,给他们治疗,还把他们的一些孩子送到成都来学习,还给他们提供一些他们能够适应的岗位,比如说他们有一位母亲,在我们一个学校做勤杂工,可以通过劳动增加一些收入,因为他们不接受,中秋的时候我们市委书记李春城同志专门写了亲笔信给两个家庭,委托我们市委常委何华章同志和我们副市长王忠林同志带着月饼到他们老家,看望他们的家人,就是说你们的孩子走了,不能敬孝,我们的城市给你们敬孝。然后我们社会媒体搞了一个中秋团圆的活动,请他们来跟成都的市民一起团圆,确实把一些民众的情感上升到一个城市对英雄的感恩。
后来我们灾区还把他们建设当中的一些街道,以这些英雄来命名,我们的教育部门把他们的故事编写成乡土教材,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
记者:接下来我们说投资,换一个话题。说到投资的话,很多人发现地震之后,外部投资者对成都市的投资出现了一个“井喷”的现象,那么我们怎么恢复外界对成都投资的信心的?
叶浪:一个城市的投资,我们一般叫招商引资,我们叫投资促进这样一些工作,应该说各地都比较重视。今年地震以后我们也感觉这种压力比较大,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在抗震救灾重中之重的工作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这个生产恢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在5月19日,当时就专门确定了由市委副书记唐川平集中抓生产恢复,来支持抗震救灾。所以从地震发生的5月12号的第8天5月19号,就开始专门组织力量搞灾后的生产恢复,解决当时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实际上当时我们的很多工业企业虽然没有遭受地震的直接损失,受到这种危害,但是它有一些间接的影响。比如说因为很多救灾物资要调到灾区,他们的物品原料进口有问题,运输问题,能源问题,当时有点影响工业企业发展,所以政府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对他们进行协调服务,解决了他们用电、能源问题,然后也利用一些支援灾区的交通便利,通过协调来解决他们的一些运输问题。
比如说大家知道因为抗震救灾,很多援建单位,拉着物资到成都来,回去的时候都是空机,飞机都是空着回去的,列车、汽车都是空车回去,这种情况多一些,通过协调,让这些抗震救灾的交通运力能够为企业服务。同时我们也利用各种活动,各种我们刚才谈到的城市营销,把成都的安全、机遇告诉外面,当时火炬在成都传递的时候,我们就专门请了有关的政府部门,有关的企业代表,通过媒体把成都的投资发展情况传递出去。
当时有很多企业家令我们感动,企业家在整个抗震救灾当中,一方面是献爱心,支持灾区;另一方面,就是在成都加大投资,或者增资扩容,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支援灾区建设。另外政府也为企业提供服务,比如说投资建了一些标准厂房,组织一些抗震救灾需要的物资的异地生产。特别是有些外国企业,像英特尔公司他的主席不仅自己加大了在成都的投资,而且也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我再次重申,英特尔公司在成都投资做大做强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他后来接受我们的邀请,就以他这句话和他个人的形象作为我们成都灾后投资形象的一个形象代言人和宣传语,在我们成都大街小巷,还有我们新浪网都能看到这个广告,叫“西部门户,机遇成都”。就是英特尔主席贝瑞特先生的一个形象代言。还有两家,一个是日本的一家公司,还有新加坡的一家公司,他们的CEO也用这种形式都表达了对成都投资的信心。
成都现在除了一些传统的产业,比如电子、机械、制药、高科技,还有汽车制造这些方面外,现在当然也有灾后的一些像生产水泥的,现在恢复也很大,做建筑材料的,也有很多机会。
记者: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知道全球的金融危机,或者说金融海啸已经来袭了,前一段时间我们很多人都发现,成都办了这样一个论坛,叫做“国际总裁与省市长积极应对全球金融风暴高峰论坛”。我想通过这个论坛,成都市肯定也会有很多收获,那成都市通过这次论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可能也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另外,我们知道金融危机或者金融海啸当中,成都市做好了哪些准备应对这次金融危机?这也是我们很关心的,成都市做好准备了没有?
叶浪:金融危机当然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成都关于面对金融危机现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前段时间大家能够看到,给相对困难的群体发放消费券,给十多万的因为沿海地区打工返乡的农民工,还有08年以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还有因为企业减员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给他们发放就业培训券,等等。您刚才谈到的论坛,是我们邀请各地的政要,五百强企业的CEO到成都进行实际考察,用他们自己的感受来寻找在成都的投资机会。
我想从成都来讲,它面对这个金融风暴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是一个共同的面对,刚才我们谈到了面对危机,成都更加从容,这样一种城市品质我觉得只要我们理性地、积极地面对,特别是我们政府主动地介入,主动地研究,我相信我们还是有信心渡过这个金融危机的。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