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再读吴冠中与周韶华:时势双娇,独立不羁、立排他议

2018年8月10日来源:今日艺术网作者:今日艺术网

展览开幕式现场

在中国艺术界,吴冠中与周韶华并称“北吴南周”。吴冠中虽是江浙人,但却成了久居北方的艺术家,北京是他艺术生涯的基地。周韶华是山东人,出身贫寒,在海边长大,但却成了久居南方的艺术家。但就其二者的艺术风格而言,二者恰恰相反,应该说是“北周与南吴”。但不管南北之别,二者在艺术上的造诣早已穿越地域,而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艺术家周韶华开幕致辞

本书编著者黄诚忠接受媒体采访

策展人贾廷峰接受媒体采访

吴冠中出生于1919年,比周韶华年长10岁;吴冠中的作品更多的是关注自然生命的活力,而周韶华则将关注点放在了民族的文化精神。但不管是年龄上的悬殊还是艺术创作时关注点的差别,但毫不妨碍他们在文艺思想上的一致性。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美术界存在着改革思潮和保守势力的冲突,《美术》杂志,作为当年中国美术界最权威的理论刊物,自然成为全国的理论工作者,全国的重要艺术家都盯着了解艺术动向和动态的平台。各种力量和观点在这个平台上亮相和交锋,而1977年,周韶华就处在这个风暴的中心。在长时期的艺术实践中,周韶华早就意识到艺术需要发展和创新,必须要抛弃陈旧的观念,接受新的事物,解放思想。所以他极力推荐发表了吴冠中的《形式决定内容》,也因改革思想的一致而成为精神的挚友。

周韶华(左)吴冠中(右)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延风接受媒体采访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

贾廷峰与刘巨德

周韶华先生签售新书


2018年的8月5日,由贾廷峰、黄诚忠、刘光霞联合策划的“吴冠中与周韶华——艺术作品比较鉴赏暨新书发布会”就将这两位精神的挚友的作品进行并置齐观,再次走进推动中国现代水墨发展的两位老先生的作品。黄诚忠先生是吴冠中先生和周韶华先生的研究者,他对两位先生都充满了敬佩精神。在研究两位老先生的过程中发现,虽然两位老先生在艺术的起点,创作风格以及对笔墨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他们在“中国画必须走革新之路,中国画必须转型,中国画必须走向世界”这个观点上却惊人的相似。目前国内研究两位先生的文章很多,但拿出来比较的却很少,这是黄诚忠写书的原因,也是促成本次展览实现的前提。展览在位于798艺术中心的太和艺术空间举办,共汇集展出来两位老先生50件作品,其中周韶华先生的20件限量签名版画为全球首次面世。黄诚忠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编著的《吴冠中与周韶华-艺术作品比较鉴赏》也同期发布。全书采集图片270件,撰写原创鉴赏评论近10万字,首次大规模系统化地将两位先生的艺术成就梳理、对照、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条能够切身走进艺术家的通道。

周韶华与刘巨德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探险者的脚印永远吸引着我,宁可粉身碎骨,走自己的路,绝不做人云亦云的绿叶,我仰视您这样的勇士(周韶华),祝您插红旗于雪峰”。这是吴冠中1984年写给周韶华的信中所言。对此,周韶华一直念念不忘。人们说吴冠中与周韶华是时势造就的“英雄”,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作为“英雄”的孤独。在展览现场,已经90岁高龄的周韶华先生,依然慷慨激昂的诉说着过去的时光:我对吴冠中先生非常的敬仰和敬佩。虽然他身边总有一些风波和对他的批判,但是他对于自己的艺术之路是非常的坚定,并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他曾经悄悄的对我说‘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不主张把政治和艺术分成两个东西,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也必须第一,这两个是一体的,不是二元结构……

展览现场

吴冠中 丁香 56x76cm 纸本水墨

周韶华 野花颂 68cm×68cm 纸本水墨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回避的两座高峰,吴冠中和周韶华,不仅在艺术理论上不断的革新,同时在艺术创作上也在大胆的进行创新。两位先生的艺术创作因社会时代的重叠互有交叉,但因生存体验的差异又大相径庭。吴冠中出生于江浙,同时也是20世纪最后一批留学法国的学生。他在杭州艺专学习和在法国留学时就对“印象主义、野兽派、抽象艺术、人体艺术、形式美等艺术知识和观念已经相当了解,所以他主张在绘画实践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具有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子,又有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布局的运用。“在他的笔下,景致宛若江南淑女,温润隽美,婉约优雅,他对于传统绘画‘留白’的运用,亦情有独钟,或零星穿插于疏密有致的线条,或大体量布陈在画面视觉中心,以空白为载体来凸显强化描绘对象所延伸的余味,以简约的空间结构营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秘浮想。”策展人之一的贾廷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是如说。

吴冠中 滨海楼红 56x76cm 纸本水墨

吴冠中 秋声赋 117x60cm 纸本水墨

虽然周韶华久居南方,但骨子里依然眷恋北国情怀,再加之从军的经历,更让他的作品以大视野、大思维、大格局、大气象的非凡襟怀,去感知“天地之大美”。“从题材、语言、精神等方面‘全方位关照’,进而开创了一种新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崇高、深远而不乏豁达超脱,雄浑、苍茫而不失盎然生机。欣赏其作品,如饮老酒,若浅尝辄止,则平淡清寡,无甚滋味,非得海碗尽干,方觉醇厚酣畅,热血沸腾。”

周韶华 这里有山泉 68cm×68cm 纸本水墨

周韶华 天涯万里远征人 68cm×68cm 纸本水墨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延风对吴冠中和周韶华的艺术颇有研究曾写过多篇研究性文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到,“吴冠中无愧是美术界思想解放的先锋、现代艺术的前驱。吴冠中认为,形式不是肉,内容不是骨,它们的关系不是肉附着在骨上的从主关系,他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骨髓’。在骨髓里,血和骨紧密结合,不分彼此。无血则骨枯,无骨则血散。造型是骨,是作品之架构,意境与思想是血脉,是作品之内涵。为了反对形式从属内容的僵化观念,吴冠中针锋相对,提出形式有独立性,艺术存在的条件是形式美,艺术家不搞形式美是不务正业。如果没有他这个开路先锋,我国美术界还将在混乱中徘徊多时。吴冠中决心做美的探寻者。他自诩为越深山穿林海的猎人,瞪着明亮的双眼,竖着机警的双耳,搜寻隐藏着的美景。”

吴冠中 大熊猫 140x70cm 纸本水墨

吴冠中 紫藤 180x90cm 纸本水墨

吴冠中在北京呐喊,周韶华在南方呼应。对于吴冠中的理论破冰之举,周韶华完全赞同,坚决支持。周韶华关注的重点在山水画艺术。有着悠久历史的造型语言法则和一套完整理论体系的国画艺术,对形式内容关系早有一套自己的处理方法,不能简单套用吴冠中的理论。周韶华认为阻碍传统艺术发展的症结在艺术的僵化和老化。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独具一格的造型语言造就了国画艺术的极高成就,也束缚了艺术前进的步伐和自我更新能力。百年来,许多革新者试图医治国画艺术的老年病,让艺术返老还童,脱胎换骨。周韶华决心跳出前辈的巢臼,以现代人的眼光和胸怀,站在时代的高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这个世纪难题。

周韶华 半坡清辉 68cm×68cm 纸本水墨

不管是吴冠中还是周韶华,他们在艺术上的独立精神意志都是最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的。他们面对整个时代的质疑依然逆流而上,遭遇各种常人不可想象的苦难依然能永葆对艺术真理的追求。而我们的民族恰恰最缺的就是这种创造精神和独立意识。“他们对艺术的创造精神才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太和空间创始人贾廷峰说。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将持续至2018年8月20日。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