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成当代艺术中心“介质转换”,再现新媒体艺术形式与美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8年3月23日来源:今日艺术网作者: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2018年3月17日,由许倩策划的“介质转换”在成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是该空间每年一度的系列展览,梳理并呈现了艺术之于一切可能的数字化媒体形式与美学的探索与实践。展览汇集了艺术家邓悦君、何盛源、彭显锋、阮悦来、宋戈文、吴梦诗、许仲敏、许倬尔、张丽丹、张沐辰、郑路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及近年最新创作,呈现了他们具有鲜明个人特质的艺术实践。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之上,依托于感应技术和动力机械装置的互动艺术依然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艺术类型之一。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正在于其善用技术而超越技术乃至单一视觉所呈现出的深刻觉知。技术并非核心,而作品通过技术之后所呈现给人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材料,或者技术仅仅只是为最终被观看的“对象”服务。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以“介质转换”为名,有着三重内涵。首先,当科技成为艺术表现的“介质”,艺术家如何在创作中将其合理“转换”就成为验证作品成立与否的试金石。其次,观众经由与艺术作品的有机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造型、声音和运动轨迹,也改变了作品的内涵与外延,观众因此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现场“介质”,最终完成了艺术叙事的“转换”。第三,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新媒体及互动艺术存在的空间和场域,乃至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介质”已经发生了剧烈的“转换”。在现代主义缔造的艺术生态中,艺术机构及其所策划的展览一直是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介质,而诞生在后现代社会语境中的新媒体及互动艺术逐渐被商业文化紧密拥抱,它们与公共空间逐渐培育出天然而暧昧的依存关系,以画廊为主体的艺术市场乃至曾经阳春白雪的艺术世界如何应对这悄无声息的介质转换,如何应对受迫性的身份转换,已然成为当下乃至未来的行业性问题。所以,“介质转换”,旨在提炼并强化新媒体及互动艺术以艺术体验和互动质感为核心的当代艺术语言和转换特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步入展厅,首先会看到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那里有艺术家彭显锋的《三秒钟星空》,他利用特殊的材料绘制一幅灿烂的星空,在灯光忽明忽暗中消隐与呈现,给人一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回切换的感觉。也许这就是生活,理想总是很美好,而现实却有点炫目。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张沐辰的《西西弗斯之船》应该算是整个展厅中体积上最为庞大的一件作品,他利用倒挂的船与错位于船体内的机械桨虚拟异化了一艘“船”。这个船明知是荒诞的不具有使用性的功能,但是机械的船桨依然在不知疲倦的划动着,而这一动作或许早已成为了它的惯性,似乎早已成为自己“目标”的奴隶,探讨人在今天所呈现出的一种“徒劳”的精神状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吴梦诗作为此次参展艺术家中其中一位女性艺术家,她作品的视角也不自觉的带有一些女性艺术家细腻的特点。她作品的材料从外观看相对简洁,却表述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内省方式。作品《光》利用简单的动力装置,转动着头发,而那三条独立于头发的金属线条,或许就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三千烦恼丝”,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遇到诸多困惑,但要学会有自我排解与释怀,释怀才会更加通达。张丽丹的《活体》则通过类似珊瑚一样的生命组织方式构成一个运动整体,与人形成一种崭新的动态空间关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无论是彭显锋的作品,还是张沐辰、吴梦诗、张丽丹,再或者邓悦君、何盛源、阮悦来、宋戈文、许仲敏、许倬尔、郑路这些艺术家,他们都在通过科学技术的语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一种艺术的表达。他们通过新媒体及互动艺术的方式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虚拟与现实错综复杂的交叠和无限贴近未来幻想的可能。

展览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空景

展览现场空景

展览将延续至2018年4月22日。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