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艺术界改革的动力在哪里?
                            
日期: 2010/10/15 9:45:38    作者:陈晓峰     来源: 今日艺术网    

近日英国卫报的一条报道,值得国内艺术界观察人士的分析。新闻背景大致是“包括几乎所有透纳奖得主在内的100余名英国艺术家联名向英国政府发出警告,认为政府对于艺术投入的削减将给这个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创造力事业’造成致命性打击”:

1,这说明英国艺术界在信息共享方面做得比我们要好很多。提醒艺术界的是,英国艺术家们不单只关注自己眼前的利益。标榜最前卫的透纳奖在特定时候并不是个性化而为,而是为他们民族共同的未来的文化着想,他们仍然以维护未来的文化“创造力”为己任,在国内很少能够有这块的行为,最常见也就是在时尚界以及拍卖场搞个临时的慈善拍卖会。中国艺术界结构处于非常零散的状态,这种结构不足够以支持艺术界存在的诸多问题,没有最大化的显示这个群体的成长力量以及由此推动的社会效率。特别是并没有形成一种强大的民间力量,包括宋庄在内的艺术家群体,并没有发挥一种艺术群聚的新的力量,圆明园时期反应得非常有力量,但是现在在文化传递的社会能量上显然在逐年减弱,艺术界正走在一条趋利的路线和方向上,而不在精神上做更大张力的探索。时下艺术社区化趋势之后的这个群体的特殊效应非常值得关注,而现在这种力量越见稀薄,发达的更多是商业化的那部分。

中国艺术家群体很难有表达除商业利益之外的公共诉求渠道和机会,这不能不说是这个时代艺术家群体现实与精神的矛盾,也很大程度证明了这个群体在明确自身公共利益之前的弹性空间还不大,这与艺术自由表达精神非常悖论非常有距离。如果有也是自上而下的被现实需求,比如一个归编性质的当代艺术研究院的成立,这不是艺术家群体的意志,而是官方需要的资源整合的形式之一,非常形式的锦上添花。而除了在中国美术馆做个草率的构建展览之外,这样属性的研究院非常短势和符合和谐基调,但是,即便整合了这些市场大明星,对于时下真正的文化又有什么推进呢?不说很多人觉得中国艺术家已经很有社会地位了吗,那么何时是他们发挥社会公众影响力,要传递什么样的影响力,这个群体又有表现吗?透纳奖的艺术家喊了,我们的艺术家能够为文化的未来做些什么呢?

2,透纳奖很破坏的状态下很团结,我宁愿视为这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前卫文化传统。只有了这种非常强大张力的叛逆文化系统,那么艺术尖锐的声音就不会消失。但是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奖项看,都是奖金和成名为主,以商业开发为旋转中心,在引导社会公益活动上几乎没有——国内的大奖都是商业规模开发艺术家为直接目的的,而放弃了艺术内在的关联力量。遗憾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在这方面找不到任何传统,这也侧面证明了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工作非常有问题,如果艺术史找不到自己内在传统与外在扩宽艺术新价值的线索,而仅仅是为和自己有关的利益而战,可是,要的是艺术家的工作不全部都是这些吧?!如果有当代艺术界的改革,那么这种改革会基于什么样的现实,是基于哪些方面,涉及到的主体是什么,有哪些方面?改革的重点又在哪里?动力又在哪里?对艺术界的改革又有什么样的想象力?

3,当代艺术行进的过程中,要搭建一个新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炒作和做买卖,需要构建有当代艺术精神的新的文化秩序。并不是整个社会层面如此无视艺术家生活与创造在一个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和大范围下——这个群体需要出一份生存与幸福指数报道,需要给外界知情权。目前中国艺术家的精神自由度是非常狭窄的,艺术家群体的幸福指数比白领都还要紧张还要有压力。话语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艺术内在的交流方式是不是需要变革。比如,我们如何看艺术微博时代下艺术自身结构、环境、价值判断方式所面临的突变前夜。如何通过这样一个让艺术界信息方式新的流动状况的时刻,如何找到艺术新的生产力,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微博构建的一种线上和线下的虚拟和混合社会,是打开目前艺术界封闭式的单一信息流通,实现信息增值最有价值的方式之一,在信息流动的背后中生成新的艺术推动力量,我觉得这比单纯给现在展览泛滥的时代更有价值。特别是在艺术生存背景发生变化的时候,如何重新看待艺术面临的环境和系统,实在需要新的阐释和方法,不能再停留在平面和常规的阶段上。在社会强调文化创意背景下,作为一个主体工作者,看不到这个群体新的声音,新的更大的可能,是不是需要新的反思,艺术界改革的动力在哪里?当有信息推动的变化和改革是一种趋势的话,那么艺术界改革的前景在哪,又需要穿透多少迷雾呢?

4,这个信息也透露了全球化下艺术生存背景都非常不容乐观。但是很多事情落在中国社会又是另一种可能。同样全球艺术的危机,可能又是中国艺术的一次机会?!那么艺术界的机会能否寻找到这样一种全球化变化的背景。

每年艺术界都要适时进行各种举措,一些常规性的展览,博览会,艺术节,双年展,新锐选秀等等总能如约而至。而近些年由当代艺术关联到的活动,更是越来越成为常态,并越多呈现了综合的跨界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线城市都在整合当代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来推动当地新文化地标的生成,这是非常有意思和具有开拓性积极尝试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现今艺术界的效率体现在哪里?无策展人时代,批评广告时代,画廊商业恶化,学术权贵化,展览重复等等现象频出,都足以说明艺术界的效率——而没有效率的艺术界,改革是不是势在必行?如何做到艺术世界信息的充分流通,这是关键的一个方面,需要各方面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系统,以及新价值的开拓与传递。我甚至在想可能是艺术界信息流通极为封闭,包括艺术新闻化报道手段在内的传媒在国内外话语扩展的空间非常有限,才造成如此的低质竞争——更多有才华的艺术家在这样一个机制下,根本无法确保能够脱颖而出。整个群体给外界造成最大的诟病是,中国艺术家没有创造力。而在最需要创造力的行业中显得最没有原创精神,这是这个行业无法更新出更大社会效率和扩展自身价值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