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浅谈艺术品的金融化趋势与艺术世界的法则
                            
日期: 2009/9/18 16:44:24    作者:王萌     来源: 今日艺术网专稿    

“艺术投资”,从近期热潮中脱颖而出的新理念
由画廊、拍卖公司、艺术博览会和艺术经纪人所构成的艺术市场,不仅在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与艺术接受的社会公众两个终端之间架起了一个能量巨大的桥梁性空间,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市场性集群同时也构成了艺术市场运转的最基本链条和与环节。当市场各要素齐整后,这个内部结构完备的系统便开始吸引着资源与资本的进入。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文化追求与艺术消费开始出现;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其文化与艺术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文化与艺术的高端消费将成为社会主流追求。人们对艺术与文化的热情会随着自身经济的不断提升而高涨,同样,社会财富与新增资本的高速积聚也会对艺术市场带来“形态”上的冲击。从全球范围来看,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经济热潮的高涨,新经济产生了大量的剩余资金,这些新财富有相当数量流入了艺术市场。我们从2006年《纽约时报》发表的一个针对294位身价在600万美元以上的华尔街精英的个人消费调查报告中发现,他们每年在家用红酒饮料上的平均花费金额是5万美元;时装消费是20万美元;珠宝消费38万美元;豪华游艇消费43万美元……,而在艺术品方面的平均消费金额确令人震惊的达到了399万美元,仅仅这个群体每年在艺术市场方面的消费额就达到了11亿美元,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财富对艺术是如此的热衷。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正是新资本的流入加速了市场形态的转型。

而另一方面,资本本身也承受着来自通胀预期加剧等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压力,购买资产来避免货币贬值是资本的本能斥求。从目前全球金融投资市场中可购买的资产看,股票、房地产和期货是最常见的投资产品,也是资本保值增值的最传统的投资领域;进入2000年以来,全球金融界开始了一波“金融创新”的高潮,比如住房抵押贷款等相关资产的证券化是众所周知的一种形式,这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是,资本在本世纪已经开始开拓衍生金融投资产品,换句话说,任何具有能够成为金融投资衍生产品可能的物类都有机会成为新世纪资本在传统投资领域之外寻求的新对象。在这个新的现实语境下 ,艺术品本身的投资潜力被一些金融业资深人士所猎见。我们可以从一些案例中看到艺术品的这种潜力属性,印象派艺术家莫奈在1875年巴黎拍卖行的成交价是165~325法郎之间,雷诺阿的作品在100~300法郎上下,而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西武百货公司以13亿日元(约合2500万法郎)获得莫奈名作《睡莲》, 100年的时间莫奈作品涨了7.7万倍以上(按19世纪最高的莫奈作品325法郎计算),如果从投资的角度讲,理论上平均年涨幅770倍,年均投资回报率是77000%;同样在2004年5月7日的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专场”上,雷诺阿的精品油画《玫瑰花丛中》以2352.8万美元(约合1.2亿法郎)成交,130年内涨幅40万倍,理论年均涨幅3077倍,投资回报率307700%。数字说明,假如谁在19世纪末购买了莫奈或雷诺阿的作品一直藏在手里100年,他的后代将得到惊人的超额回报。而在这一百年之间“中途”入场的新买家也成为了受益者,对于众多竞拍者来说,印象派不仅是个人社会威望和文化品位的象征,同时也是资本保值增值的绝佳途径。例如1975年《今日世界报道》发表了全球著名市场分析师皮克的一篇文章,此人在深入的数据研究与市场分析后得出结论:“预防通货膨胀的最佳方式是购买法国印象派绘画,因为在道琼斯指数平均上涨38%的情况下,印象派的价格令人震惊的上涨了230%”。当然,印象派是属于前一个100年中的“当代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并在艺术市场中创造了神话,已经是19世纪到20世纪的“故事”,我们不妨再将眼光收回到离我们10年左右的当下,法国的Artprice网站通过对当代艺术品门类的调研,得出了Examining Repeated Sales(《多次成交的艺术品调查报告》),其中美国当代艺术家Jeff · Koons(杰夫·昆斯)的《巴斯特·基顿》作品1999年的价格是37万美金,2006年以240万成交,此件作品的出售者7年内一次性投入37万美金,获利200万美金,投资回报率650%,作品涨幅6.5倍,在1999~2006年内年均涨幅0.93倍,投资该件作品的年均投资回报率高达93%;美国波普艺术家Andy·Warhol(安迪·沃霍尔)的《红唇》7年的涨幅是5.3倍,年投资回报率也达到了76%,而按照国际投资标准,10%~15%的年投资回报率属于上市公司的优秀成绩。可见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投资潜力。

艺术家名称

作品名称

价格(USD

时间

价格(USD

时间

Noland Kenneth(1924)

聚焦

30,000

1998-5-13

575,000

2006-5-11

Albers Josef(1888-1976)

绿色之门

12,300

1994-6-30

180,000

2006-5-11

Rosenquist James(1933)

X

30,000

1995-11-15

330,000

2006-5-11

Nauman Bruce(1941)

眼中的双囊

22,500

1992-10-6

190,000

2006-5-10

Stella Frank(1936)

倾斜的板

180,000

1996-5-7

1,500,000

2006-5-9

Thiebaud Morton Wayne(1920)

胶球机器

40,000

1997-11-19

300,000

2006-5-10

Mitchell Joan(1926-1992)

无题

250.000

2000-5-18

1,800,000

2006-5-9

Fontana Lucio(1899-1968)

消失的风

10,430

1994-3-24

75,000

2006-5-11

Soutine Chaim(1894-1943)

红衣女子

375,000

1989-5-10

2,500,000

2006-5-10

Giacometti Alberto(1901-1966)

有电炉和刷子的工作间一角

170,000

1993-5-12

1,150,000

2006-5-2

Koons Jeff(1955)

巴斯特·基顿

370,000

1999-5-19

2,400,000

2006-5-11

Olitski Jules(1922)

阿巴斯宫殿

20,000

1999-11-10

120,000

2006-5-11

Katz Alex(1927)

为皮特和劳恩而学习

8,500

1993-5-4

50,000

2006-5-10

picasso Pablo(1881-1973)

塞维特

760,000

1996-6-26

4,100,000

2006-5-3

Warhol Andy(1928-1987)

红唇

22,747

1999-12-10

120,000

2006-5-10

Delaunay Robert(1885-1941)

伊莲玛丽肖像

27,500

1999-5-12

140,000

2006-5-4

Therrien Robert(1947)

黄色海鸥

12,000

1994-2-23

60,000

2006-5-11

Mitchell Joan(1926-1992)

四月之后

150,000

1999-5-14

600,000

2006-5-10

Wool Christopher(1955)

物伤其类

240,000

2002-11-13

950,000

2006-5-9

Dumas Marlene(1953)

羽衣

267,872

2003-6-26

1,050,000

2006-5-9


注:表格来自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

艺术品自身的投资潜力吊足了资本的胃口,而新入场的资本的参与也加速了艺术市场的价格暴涨,并促进市场规模性扩大。这一轮艺术市场的热潮,外部资金的流入是极为重要的现象,也是市场转型的决定性力量。据市场专家分析,“美元持续的贬值带来一个结果,以美元几家的石油及其他资源类价格的飞涨,由此引发了全球内的通货膨胀。在通胀背景下,作为有价资产的艺术品的高价与超额利润,似乎获得了一定支持,在石油等基本原料的价格增长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让这一领域的财富拥有者加大了对艺术品市场的投入或者成为新的入场群体”。拿中国来看,从2003年开始,艺术市场呈现出“井喷”式的跨越式发展,除了内部原有的资金动力,外部流动性资金的介入是最主要的动因,赵力在《流动性过剩,不是洪水猛兽》一文进一步指出,“流动性资金的介入,不仅使得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从不到100亿迅速增长到300亿,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业从50亿/年成交额增长为150亿/年,同时也极大的推高了中国艺术品的成交价格”。如此看来,资本被艺术品吸引进场并推动艺术市场暴涨的事实已经十分明显。从共时性的地理角度看,作为欧洲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伦敦,占据了全球29%的交易份额,从伦敦每年拍卖公司的年度总计可以看出,2003年伦敦艺术品拍卖的总成交额为0,9亿美金,而2004年的相关数据是1.42亿美元,到了2005年这个数据惊人的膨胀到了4.7亿美元。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占有世界艺术品交易额44%的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纽约。据悉,2005年纽约市场的艺术品价格增长率达到34.5%。而在美国,目前艺术品的整体收益率也比泡沫化的1990年增长了27%。而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艺术市场史上曾有过两个价格高点,20世纪下半叶的50年代战后暴富的美国人是第一个高点的主要推动力,第二个高点出现在80年代末东到90年代初,有分析员认为这个时期价格高点的助推力主要来自以日本和东南亚为主的亚洲新贵。而进入2000年以后的这一轮高潮不仅与被认为“中心市场”的纽约、伦敦等西方国家因素有关,也更与被以金砖四国(BRICs)做头衔的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所崛起的财富新贵有关。可以说,全球艺术市场的本轮巅峰不仅在“活力资本”上更具有“全球性”特征,而且在面貌上更是呈现出“新兴地区”与原有“中心市场”共时突起的局面,艺术市场的全球性架构初见端倪。

由艺术品的魅力和投资的潜力属性所吸引的新的资本流入导致全球艺术市场新高点的现实,也促发金融杠杆和投资策略的兴起。美林与凯旋公司的《2007全球财富报告》指出,“‘艺术投资’日益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共识观念,其发展速度令原先的倡导者亦始料不及”。流动性资金的介入和投资观念的兴起正引导艺术市场从原先被认为是一个“收藏型市场”的初级形态向以“投资型市场”为特征的中级形态迅速转型。市场属性的变化使得艺术品市场进入金融界人士的视野,带来的一个事实就是,一些金融专家已经将艺术品与房地产、股票证券并列为“投资性产品”,比如以瑞士银行(UBS)为代表的银行界都已开设艺术投资咨询的个人理财服务,有些银行近期更是推出了专项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无疑,在这个时代投资艺术品已经被视为资产配置的一种优化方式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轮市场热潮中,“艺术投资”已经不仅仅是理念层面的问题,而已经“落地开花”。艺术市场开始了其向投资形态转型的步伐,资本也找到了新的投资对象。

投资性与艺术性统一于“艺术世界的法则”

艺术投资具有两种属性——投资性和艺术性。

有专家指出,“当资本开始分享‘艺术市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之时,艺术市场与经济总体尤其是投资市场的关联性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的确,英国《Financial Times》也有相关数据证明这一点,“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艺术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指数只有0.1,而截至到2007年7月的过去5年内,这个指数已经上升到了0.48”。艺术市场是艺术投资所进行的空间场域,这个空间与其他投资市场的正相关性的不断放大,正是艺术投资的“投资性”属性对艺术市场的作用力结果,也是“投资性”概念被提出的合理性来源。投资性,就是艺术市场与其他品类的“投资市场”一样,遵循统一的经济规律和理财原理,这是有别于传统形态的“收藏型”初级市场的质的因素。
艺术性,是投资对象本身的固有属性,如同做原料及燃料的投资人要了解煤炭、石油、木材等相关产品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资源分布状况等因素,投资艺术品的资本持有人和操作运行人必须了解并尊重艺术品的固有属性。比如不仅仅是投资印象派的人要了解以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人为代表的画家群体对于色彩及光线的探索、投资安迪·沃霍尔的人要了解他丝网印刷的版数以及他对消费文化的美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艺术家或艺术流派的艺术史地位与文化价值。当然,如同“投资性”需要有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学、经济法等各种知识,“艺术性”所指涉的内容仅仅在知识层面就涉及的艺术史、美学、艺术批评、展览策划、材料技法、艺术鉴定等范围。除此之外,艺术投资的投资行为还需要遵循艺术领域的学术道德和此生态的基本运行法则。总体而言,做艺术投资必须“懂艺术”。

有关“艺术性”和“投资性”的关系,两者谁重谁轻?以哪个为行为动机的出发点和目标方向?应该是什么样的配比关系?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理解“艺术投资”的运行环境——艺术世界。

美国艺术哲学家迪基的理论体系中提出了相对成熟的“艺术世界”概念,指艺术品赖以生存的庞大社会制度。理论家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模糊的艺术世界图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操作的角度将问题简单化。简单说,整个艺术世界的角色群体由艺术家、批评家、艺术史家、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媒体人等所构成;而画廊、博物馆、公共收藏机构、拍卖行、美术学院、艺术博览会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场所;此外,就是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整个艺术世界的运转逻辑是作品从艺术家的创作经由策展人策划的展览进入画廊,这个过程往往伴随批评家的阐释,由画廊销售到第一级的收藏家那里,这也就是本章第一节提到的“一级市场”;从第一级的收藏家或者画廊再经过拍卖会流通到博物馆或者第二级的收藏家,这是“二级市场”;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通常会有画廊通过每年一度的艺术博览会将作品输送到收藏家手上的情况,业内将这种方式习惯称之为“一级半市场”。这个过程是艺术世界的“赢利性运转”环节,也就是通常说的“艺术市场”,但是艺术世界的运转到此并没有完全结束,从作品进入博物馆开始艺术品就进入了一个“非赢利运转”部分,这个阶段通过美术馆内的研究员的系统研究举办展览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是艺术作品社会职能和美育作用发挥的环节,同时美术学院的艺术史家和艺术批评家以及美术教育家开始进入,通过学术性的归纳和系统总结生成“艺术知识”,通过学院和出版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年轻的艺术家,然后再开始循环。也就是说从艺术家的创作经由策展人的学术筛选到艺术市场的流通,再到博物馆的社会传播和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生成新的艺术家,到此完成整个循环,艺术世界是一个相对封闭和完整的运转系统。

由此看来,艺术市场中的艺术投资活动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自有系统,“艺术世界”是艺术投资的运行环境,艺术投资通过“美术馆和学术批评系统”以及“艺术市场投资系统”所形成的张力进入自身的运转轨道,偏离任何一方都只能是“畸形的投资”,因为那无异于破坏了“生态的自有平衡”。

由于场外资金的流入带来了许多不太了解艺术世界法则的“投资人”,近期艺术市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畸形投资”的案例,经业内专家概括起来有以下特征:“他们投资的基本点往往立基于对短期收益的关注,自身往往没有判断力,完全受制于所谓的市场传闻,因而被称之为‘用耳朵买画的人’。在这种艺术投资观念的支配下,他们对任何有潜力的艺术家作品和艺术项目置之不理,却盲从市场的‘热点’,进而提出‘只买贵的’的投资前提,而缺乏艺术投资必须坚持的最起码的‘好坏标准’”。而这些人中很多的结局就是最终手上拿着高价举牌所获得的“贵作品”却等待着一个“有价无市”、无人接手的悲惨现实。这是一种典型的不顾“艺术性”而只看“投资性”的“畸形投资”案例。本轮的行情生动的告诉我们——不按规律办事往往是“高风险行为”,绝非天才思维。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