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艺术还有意义吗
                            
日期: 2009/5/15 14:22:13    作者:康学儒     来源: 今日艺术网专稿    

2005年,中国当代艺术(准确的说是指架上油性绘画)的兴盛使历经多年奔波与煎熬的艺术家们为之兴奋不已,认为期待已久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春天终于到来了。然而,从中国当代艺术的上下文关系和学术立场出发,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一副令人尴尬而沮丧
的中国当代艺术画面,从嬉哈、无神的“玩世——泼皮风”到嬉戏、无聊的“卡通——大头风”。痞子艺术就像一场流行病,在痞子文化和它的“保姆批评家”的阴庇下及市场的暗箱操作中迅速的在中国艺术界繁衍生殖并蔓延扩张,其结果便是中国的“艺术精英”们一刻不停地进行着谁比谁更痞子、更无聊的巍巍壮观的中国符号的劳动竞赛。他们的作品制作越来越精致,市场价格越炒越红火,并且纷纷进入国内、外各大展场和市场,但与之付出的却是深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彻底坍塌和崩溃,其代价是孰是孰非呢?

本该抛弃却一再复发,本该坚持的却一再背离。这就是9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的进行式。当利奥塔宣称与先前“近代”相关的“解放与启蒙的宏大叙事”这类雄心壮志在后现代的时代里已不再通行时,中国的艺术界马上炮制出了与此遥相呼应的呐喊。有曾斩钉截铁的声讨“我们应当抛弃掉艺术对于人文热情的依赖关系,走出对艺术的意义追问,进入到对艺术问题的解决之中……”。现在让我回过头来看看“抛弃人文热情”与“走出对艺术意义追问”的王广义的作品。但让人遗憾的是,除了他那些标准化生产和批量贩卖的《大批判》——文革符号——在迎合西方口味及应证后殖民文化中的“东方主义”时完全生效外,他豪言壮语对中国艺术的解决则丝毫无法生效。所以在这一层面上来讲,利奥塔的理论对于中国那些先天精神萎靡而盲从的艺术家们来说,无疑就像一剂迟到的强效春药一样使原本饥渴的生命在顷刻间变的兴奋不已,然后在一夜之间将80年代仅有的那些精英意识和深度精神统统强奸掉。

难道80年代的精英意识和深度精神在瞬间便成了历史的尘封和任人讥讽与消解的神话了吗?难道我们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只能诉诸于痞子式的反讽与批评吗?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嬉戏与消费娱乐性的社会了吗? 艺术在今天真的就该走出对意义的追问而变得无所意义了吗?

在这里,并不是说利奥塔的论述出现了问题,相反,在多元化的后现代,他对那些宏大叙述的一致性的批判不仅是相当有效的,而且是相当及时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利奥塔德的批判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众所周知,从启蒙运动起,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对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普遍范畴的追求。在哲学领域首先有了黑格尔所建立的总体性哲学体系。反映在马克思所建构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是社会生产关系的统一整体及认识世界的辩证方式。到了卢卡奇那里,则有了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一种辩证结构和动态过程的总体性范畴,所以说,总体性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思想,而也正是这些总体性思想,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越来越凸显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正如英国社会学家鲍曼针对这一现象所说的那样,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历程,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那些绝对真理、纯艺术和完美人性,认为理性优于感性,以一元取代多元,以秩序压制纷繁。现代性就是这样一种以二元对立的紧张关系来谋求进步,以一种不可能性来实现可能性,其结果便是导致了现代社会存在和现代文化之间冲突和对抗。利奥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展开对作为现代性以总体思想标志的“宏大叙事”的批判,主张从一元的权威转向多元的“小叙述”,转向个体性的差异。所以,对“解放与启蒙的宏大叙事”的消解和反思在西方的社会存在和话语系统中是有上下文关系而步步推进的。其线索就是现代性对启蒙的发展与普遍化,而后现代则是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完善。

显然,在中国,对“解放与启蒙的宏大叙事”的消解是不具备当下性和历史性的。因为,我们连最为本质的启蒙都没完成,我们何来的启蒙被消解呢?众所周知,从五.四开始,一批有志的中国精英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引进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力促改变国民性,将中国引向一个现代化国家。但是数十年的战乱、数十次的政治运动,一次次将这些珍贵的精神资源化为灰烬。80年代虽然又有一次比较大的新思潮,但它是主流意识自上而下松动的产物,主流意识一旦紧缩,这些新思潮便纷纷跌落。所以,启蒙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这些全人类都有权从世俗权威中获得的普遍原则和正当行为一直是我们无法完全植根于人民心中并生效的东西,更何况现代性对这一普世精神的扩延化和普遍化。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启蒙和现代性还没完成的基础之上就大叫着消解 “解放与启蒙的宏大叙事”与“抛弃人文热情”,这无异于讨饭的乞丐在大街上大叫着反对吃麦当劳不利于人体健康一样让人觉得可笑。

因此,我们要批判那些以玩世、泼皮、无聊、嬉戏为符号和品牌的反讽性艺术,因为当代艺术是建立在对现代社会存在的反思而不是反讽的思维之上的。反思是将思想的矛头毫不留情的刺向精神的伤疤和历史的痛处,在心灵的拷问中对历史的理性认识,西方人就是带着一种“原罪”忏悔精神来反思的。中国人向来讲究变通、讲究适应,当然不会这样自我作践,所以以痞子文化为支撑的嬉戏、嬉哈的当代艺术假借着“有作为”而以反讽的面目便堂而皇之的登台亮相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反讽方式一开始就是对现实的无奈回避,因为它缺乏对历史及心灵的追问和现代性所需要的理性的转化机制。更何况那些嬉戏、嬉哈的中国当代艺术,从一开始就陷入西方后殖民主义下的双重标准而不能自拔,且后来者不但不能对此做出积极的应对,反而是以更积极的迎合姿态投入别人早已制定好的意识形态和市场机制之中。所以说,反讽是消极的退步,唯有这种批评的反思精神,才会在人类社会存在中不断的鞭打人类的灵魂,做出理性的超越和文明的进步。况且,没有哪一个社会像我们今天的社会面临着如此众多的问题,启蒙的、现代的、后现代的,以及社会的(战争、环境、疾病、腐败、失业等)与文化的(后殖民文化、文化工业、文化复兴等)问题,而我们不直面面对这些问题,仅仅以回避姿态的反讽方式就能解决吗?

所以,在今天来说,艺术的存在不仅有意义,而且变得至关重要,其存在的理由就是它对社会的批判性,就是揭露并反应那些被人遗忘或置之不顾的人和问题,从而构成一种文化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动力。唯此,艺术才有它的立足之地。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