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当代艺术的邀宠心理
                            
日期: 2009/1/4 13:56:52    作者:练春海     来源: 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    

宁瀛拍了一个片子叫《夏日暖洋洋》,英文名叫:I love Beijing。根据宁瀛本人的介绍说,该片是以1999年,即国庆五十周年这个特殊的时间作为基点展开叙述的。从她的介绍来看,影片也许实现了对城市在剧变中的嘈杂(Chaos)与喧闹的描述,在内容上,更在手法的应用上。
对于影片的内容与得失在此不作评说。她的作品被一些热心的粉丝贴上了一个标签, “宁瀛电影”,这道标签之上还笼罩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阴影,所以要说起来那就是“话长”了。言归正传,在此我要说的是英文片名(Title)为何偏偏是:I love Beijing,不是Beijing and I?或者干脆与我也无关,而是一个更为纪实的名字如Beijing in 1999。我看不出影片中的“我”,也就是德子是如何爱北京了?我只看到北京对“我”的影响。“我”被迫接受的命运,包括我不得不去“爱”那个瞬息万变的北京。这一“爱”不打紧,对于观众来说就是一种诱奸,强奸民意。高速发展的北京把那帮曾是“香饽饽”的北京的士司机诱奸之后,又抛弃了。片中的小雪最终割脉而殒(在我看来,小雪是那个可以真正让德子去“爱”的北京的符号),德子也为那个他所“深爱的”的北京折腾得眩晕,直到蹲在路边呕吐。I love Beijing,是针对西方意淫中国世界的需求而取的片名,是一种曲折而隐晦的谄媚。当然我并不是说不可以取与影片内容不相关的名字,但这与作品的“写实”风格不相吻合。
这让我联想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的Christopher A. Reed做的一个报告:“China’s Gutenberg Revolution: Its Place in China’s Modern National Narrative”,在他的报告中介绍到,在民国时期,中国许多四大发明系统并未建立起来,在印刷领域中更是存在着“引进西方先进的机械”,然而为了宣扬中国的文明,建立文化自信,经由民国知识分子的努力,中国出现了系统的与西方Gutenberg Revolution相对立的中国印刷术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系统建构与宣传。
“文化中心主义”是对文化自信力的建构,这在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理念。然而这个民国时期那批精英们奋力追求的目标,如今看起来已荡然无存,从mahjong展中的那些谄媚的笑脸,到宁瀛的I love Beijing。这些艺术家们已麻木到以别人的中心为自我的中心。西方有些学者也觉得“This title seems so strange!”可见人家也未必欢迎没有原则的“爱”。
有位批评家说“色情是一种焦虑”。在别的地方、别的境地未必正确,但是如果把“爱”也归为一种色诱的话,那么这种没有原则的“爱”确实不失为一种“焦虑”,丧失文化自信力,并极尽能事地巴结西方文化势力,希望掳获青睐,唯恐失宠的“焦虑”,就如宫庭的争宠一样。当代艺术的邀宠心理是根深蒂固的,每一个艺术家都可以说自己是“独立的”,但是很少艺术家可以独立到不参加展览,不受展览主题的影响,因此这时候不论艺术家个人是否有邀宠情节,而在 “艺术市场”上,它就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加上这个类似“检验合格”的图章。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