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有害的符号化
                            
日期: 2008/5/14 11:41:53    作者:王春辰     来源:     

当前的艺术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艺术家追求一种视觉的符号化。无论是架上绘画,还是其他形式,都积极地力求找到一种个人的图式,然后将它彻底的符号化,就像变成商标一样成为个人的艺术标志。一旦有了这个符号化的标志,就意味着买到了通向市场的门票,一路走去,所到之处都插满了这种符号的旗帜,告诉顾客,这是我的商品,请惠顾。

符号化的代表最先以方力钧为代表,一个大光头,哈喇着嘴,一副无聊、厌倦的表情。它一开始被策划推出时,人们的视觉有一种新鲜感,也马上看出来画家表达的意思,与当时的社会情绪颇为吻合。拿到海外,受特殊社会政治气氛的影响,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同,认为是一种当时中国社会的象征,在各种文本互相参照的背景中,被不断赋予含义,提升到社会心理的层面。作为画家的方力钧,只有偷着乐。也因为这样才被人们记住,从而也成了识辨方力钧的符号。这就是绘画符号化的由来,一大批和他相识的画家都采取了这种方式,都力图找到自己的一种符号,如岳敏君、张晓刚、王广义等都以一种个人化的符号作为自己的标志。先是展览、再被收购,都更加刺激地促成了符号化的倾向和风气。

那么,这种符号化好不好呢?这要历史地看,它表明了那一代画家希望摆脱程式化艺术的努力,也表明了多元社会发展中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希望有自己的特点的举动。它也表明了一种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但问题是艺术一旦符号化以后,它不再有所变动,一是画家不敢去变动识辨他的身份的符号化图式;二是市场强化了这种符号化选择,成为一种像电视、电脑一样的品牌消费,只有商标凸现了商品的地位和区别,而不是内在的品质,因为技术已经同质化。艺术所不同的是它要有变化,如果几十年没有变化、没有艺术品质与思想的提升,就只能是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某一点上,也就算不上太了不起的画家或艺术家。如方力钧这十几年来除了大光头、蓝天、鲜艳的花朵、荡漾的一剖清水外,再没有其他东西。就是好吃的东西,也厌倦了,正如他的大光头表达了厌倦一样。他既没有贡献任何的艺术理念,也没有推进任何的艺术探索,相反是影响了一批看中他的商业成功的魅力而跟风画符号化图式的人。这批人也不乏商业成功,不乏赚得盆满钵溢的。但是这里只有方力钧当时的社会意义,而没有持续到今天的历史意义。除了他是一个商业神话外,他没有创造艺术生命的神话,而且他被推崇的符号化流毒害了一大批人。害的这批人只想走捷径、找策略,而不是真正做一个有思想的视觉艺术家,去创造新的视觉世界、新的图像语言,或者让艺术在当代社会中说话,去表达视觉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与情感。视觉符号本来可以传递一种含义,但一旦被符号化后,它就成了僵硬的死尸,成为空无一物的符号,只在商业化的交易中游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为历史所抛弃。

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是不断地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对世界的不断思索,是用自己的视觉语言不断惊怵人们的眼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视觉悬案,所引发的是展开丰富的知性研究,由艺术引发了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艺术形而上问题的实验,真正的艺术是不可穷尽其阐释意义的艺术,不是满足于眼睛的识辨和愉悦的艺术。当面对了艺术,人们产生了陌生化和困惑时,这就离不朽的艺术不远了。好艺术、真艺术并不是符号化的载体,它拒绝简单的可识别的符号化解读。只有探讨艺术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用试图代表身份的符号化来概括全部的当代艺术。抵制这种一味的符号化是树立艺术家个体信心的第一步,也是为了挖掘艺术的无限可能性的第一步,不要让符号化图式束缚艺术家的思维才是真正有思想的艺术家的所作所为。一个大光头被记住,只说明了它当时的社会意义,如果一味地大光头,不管是笑脸,还是表示厌倦的表情,都说明了艺术创造力的贫困和作为艺术家生命的堕落。

2007-6-2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