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新美学热与当代艺术
                            
日期: 2008/5/14 10:37:10    作者:王春辰     来源:     

前不久国际美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第17届国际美学大会在土耳其召开,会议主题是“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大会还设了九个讨论小组,其中一个小组讨论召集人是我国美学家高建平教授(社科院),凸显了中国学者在国际美学界的话语分量(高教授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国际美学协会秘书长),参加这次大会的还有多名中国学者,并且他们在大会作了专题发言,与参会代表分享了国际美学研究倾向的成果以及对艺术的关注,特别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成为国际美学界共同的期待。特别是第18届国际美学大会于2010年在北京召开,届时国际重要的美学家、哲学家、艺术批评家、艺术家将莅临大会,它就象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凸现中国美学研究在国际的地位,同时将极大地推动、促进美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与艺术的关联。

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曾出现轰轰烈烈的美学热,对当时的学术界、艺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中国的美学研究格局和课程教学体系就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到了90年代之后,这股美学热再也没有当年的热烈和影响,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社会转型引发了社会兴趣转移、有的是因为出现新的学术热点代替了原先的美学理论关注点,也有一个原因是我国的美学研究变成了一种职业体制,与当下的社会发展和它的艺术关注越来越脱节,不能够迅速、有效地对新的艺术问题作出回应,滞后了它对艺术问题的敏锐嗅觉。

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和新世纪初,这种情况又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它不仅反映在国际上对美学的重视,在重新思考美学,在国内也出现了关于美学的新动向。虽然美学从它在18世纪诞生以来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形成多种影响深远的理论,在20世纪前当以康德、黑格尔为首,进入20世纪世界局势大变,思潮迭起,美学成为各路思想家思考问题的有机内容,欧美的美学从来都不是统一概念下的美学,对于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美学去适用,形成不同的研究趋向和面对不同的艺术对象。但美学能否担当阐释20世纪风云变幻的现代艺术、前卫艺术、当代艺术的重任,时时受到人们的疑惑,再反思美学也就成为20世纪国际美学的一道学术风景。这种反思又与各个美学理论家的社会学术背景不同而不同。在我国引入美学这一概念和学科的一百多年中,也是争讼不断,受到社会氛围、学术环境、甚或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或牵扯。如果不从美学的理论脉络去看这百年,而从它与中国社会变迁的这百年去看,中国的百年美学历程就是一部很好的学术社会史,甜酸辛辣,都在那些美学当事人的心底中。

80年代中国的美学热是改革开放后的一种思想解放,整体而言不是对同时期出现的艺术的回应,相反在中国的当代艺术越来越繁盛、越来越成为热点的时候,美学热却冷却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应该说也折射了社会状态、制度和心态的变迁。随着国际化、全球化,新一轮的美学热又来临了。国际上的美学家都在深入地将当代发生的艺术纳入到研究、思考的范围中,进行美学化、理论化的回应,甚至改写着美学的研究体系和话语维度,这是一场自主进行的美学新潮,重要的美学理论家没有不对当代艺术进行研究和理论阐释的,甚至重新提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例如美国的丹托既是美学家、哲学家、历史哲学家,也是艺术批评家和艺术家,而且被公认为是当代艺术的哲学家,是哲学与艺术批评两个领域互动的翘楚。 [1]丹托是一大批从事美学、哲学研究的学者自觉介入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当然围绕丹托的理论,国内外都有激烈的辩论,也正好体现了学术观点的多样化),由此可以看到国际美学研究领域的某种转型,正如高建平教授所言,新一代的美学界和美学家正在积极地创造出新的“美学热”。 [2]这场新美学热,不是被动的历史回忆,而是自觉地回应、参与当代的艺术,美学家成为在场的美学家,而在场的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也将是自觉进行理论思考的诉求者(高建平教授从国际理论话语角度期望当代艺术家要成为理论家)。这既是国际上美学走入当代艺术的趋势,也是当代的艺术要再度进行自我的理论化建设的要求。没有这样一种艺术实践与理论建设的互动,我国的当代艺术在理论的层面上就有可能始终停留在表象的描述上,而不能形成有历史积累的艺术理论思想,也就是当代艺术创作与活动要创造出自己的理论化美学思想武库。这时候的美学是紧密嵌入当代艺术的美学,美学将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姿态,既充满理论体系的思辨,又富含诗性的感觉穿透力,既将当下的鲜活艺术给与历史定格,也把美学的东西方学理资源灌输到艺术的观念解剖中。在这一点上,新的美学兴趣点可以说已经浪潮涌动,正翻卷着向艺术的海岸扑来,新一代的美学冲浪者将乘着浪头把美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当代艺术就是他们的目标之一。

而当代艺术的繁盛,是一种特殊的景象,不光是现实世界的物质反映,也同样渴求历史的梳理、理论的介入。如果新的美学介入到这样的艺术景象中,必将把学理与理性、历史与责任带入到艺术的思考中,必将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纳入到视野中。如何建构中国的当代美学理论,恐怕依托的不仅是美学的学术传统,而且有当代中国的各种变革成分在里面,中国当下的变革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还有文化层面的。一切的发生已不是传统的中国概念,也不是西方舶来的概念,从当代艺术上、从当代美学的转型上,一切都发生着内在的转化。这就需要有中国的学者在场地去分析当代艺术的脉络、它的历史原委、它的现状得失、它的文化含义、它的未来可能性。艺术面对中国当代,是一次观念革命和视觉再造,美学面对中国艺术,也是一场反思和建构,大而言之,当代艺术提供了历史难得的思想素材和思辨问题,艺术表现差异之大、观念对立之强、内在文化脉络演绎之曲折,都有待于学理的解析。对此,美学,一种介入艺术的美学责无旁贷要建构起当代中国的艺术美学、艺术哲学、艺术批评话语。从国际学术点上说,这也是一场学术资源之争,对它的发言传达了一种学术话语的地位和一个国家文化的高端平台,能执其话语之牛耳就意味着这一场艺术阐释权的拥有。因为当代中国艺术正进入国际化的快车道中,没有强有力的中国学术介入,必然使这场艺术运动的话语竞赛失去中国理论的声音。美学热点的再次兴起必然是以这场范围广、继续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为旨归的,正像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国际艺术的中心后生发出大量阐释美国艺术的话语理论一样,中国当代艺术开始有了这种发展的势头和理论阐释的可能性。对此,只有美学学术批评的有力介入,才能构建出新一轮的中国美学体系和艺术美学理论。同样,只有从事当代艺术研究的中国美学学者多了,这一场新的美学研究格局才能兴旺起来,才能改写当代艺术理论建设薄弱的局面,才能打造出中国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美学理论来。这一场新美学热,将是艺术感性地有理论,而美学鲜活地有生命。


连接两大洲的海峡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