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学术与政治之外:艺术志业何为?
                            
日期: 2008/5/16 10:20:27    作者:鲁明军     来源:     

数年前,诗人黄灿然曾经在一首写给自己未出世的女儿的诗里,希望她长大后不要写诗(在网上搜了很久,也未能搜到这首《献给女儿》);伟大的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霍姆斯似乎更绝,他一生没有生养子女,而当老朋友勒内德•汉德问他是否为此感到遗憾时,他平静地说:“这是一个我不想带其他任何人走进的世界。”(《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p.19)……
在霍姆斯看来,来到这个世界本就是错误,人的降世,就意味着错误……回看自己走过的二十余年,又何尝不是步步为错呢?小时候梦想当个工人,只要离开农村就行;毕业了就想到好一点的单位工作,觉得只要留在省城就行;工作了又想换个单位,觉得只要离开现单位就行;现今回到了校园,似乎渐渐又开始了怀疑……选择了所谓的学术,选择了所谓的艺术,却又为艺术、学术所累……这似乎又是个错误?

1917年,马克斯•韦伯在其著名的两篇演讲中提出了要以学术为志业和以政治为志业。近百年过去,学术、政治依然是每个知识人所诉求的终极价值。事实也已证明,学术与政治亦是我们真正的担当所在。然而,艺术在我们身上去韦伯所谓的学术与政治又是何其遥远?
我们常常为声名所累,艺术、学术本身已不再重要,更非我们真正所求,只有背后的利益追逼和身份的暗地角逐;艺术家关注的是别人的画又拍出多少,而从来不去考量他画了什么,他是怎么画的?理论者关注的则是别人又在什么刊物发表了,而从来不去考量他在思考什么,他思考的逻辑何在?自然,更不可能考虑我们该担当什么?为何担当?人们常说,艺术应然是超功利的,可事实是艺术从来没能去功利化。按照菲勒翰“国王统治人民、利益统治国王”这一逻辑,我们亦可以说:“艺术家控制艺术,但利益控制了艺术家。”
艺术已然为功利所奴役,以自由的名义,以为艺术就是为所欲为,殊不知这为所欲为抽空的恰恰是艺术的真义。总以为学术是艺术的羁绊,学术的缜密、谨严是对艺术想象的限制,使得艺术更显苍白,而从来很少顾及作为一种学术志业的神圣和担当。换言之,艺术作为志业,已不再是个体的视觉享受,因为审美总不免苟且;艺术同样作为一种进深新变的知识超克,因为知识还总归担当。我们错解了艺术,亦误读了学术,更未能究明自由。如阿伦特所言,“自由的实质内容是参与公共事务,获准进入公共领域。”约翰•亚当斯也说过,“我们的愉悦来自行动,而非休息。”自由不是消沉,而是公共的担当;学术不是文本,而是积极的行动。
的确,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艺术愈来愈趋于规范,艺术本身也已逐渐被学术化,如果说,以学术判断艺术理论研究无可厚非的话,那么,艺术创作亦动辄就冠以学术的标签(如学术展的泛滥)则不免令人心生质疑。艺术理论研究是规范了、学术了,但是在“规范”、“学术”背后,其本然的深度意涵却常常被抽空或遮蔽,而谁都知道这实则去艺术本身甚远。于是,所谓艺术的学术与艺术本身便组成了一组平行的双行道。当然,艺术理论自身所追诉的也往往并非是真正的学术,因为真正的学术在于一种担当,这才是其作为一种志业的本质所在。而在失却这一追诉的前提下,学术也只是浮在艺术的表层而已。

亚里士多德对人下的两个著名定义,即人是一个政治存在和一个能言说的存在,两者相辅相成。当然,艺术以政治为志业并非沦为政治的工具,亦非倡导政治强权,而同样是一种担当,即作为艺术志业的政治担当。艺术介入政治意在为政治安排创造一个不同的视角,意在以一个新的方式参与政治,一方面为政治多元创造一种新的可能,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担当性的政治参与重构艺术的公共身份。
艺术与政治总显得暧昧,但艺术永远未能回避政治。一部艺术史亦可以称为一部政治史。但是,我们亦同样发现艺术从来被附着在政治之上,也就是艺术从来只是被动地参与政治实践中,这种担当只是政治一厢情愿地所赋予的。我们常说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但我们从未敢断言审美意识形态就是艺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平衡的关系中,我们发现艺术的政治身份实质上只是一种虚在的认定而已。当下政治上的放松似乎为重构这一关联创造了契机,但是不料我们依然舍本求末,从不去考量艺术的政治担当和公共担当,理论家介入政治意在获得理论强权以及理论之外的强权,艺术家介入政治企图获取政治资本及其可能带来的利益。
艺术的政治担当并非将其政治化,因为政治化往往致使去艺术化,而潜变为泛政治化,从此担当缺席,志业不再……

也许当下艺术未尝不是迅速暴富的一条捷径,也许学术的艺术未尝不是获得声名的一种方式,也许政治的艺术未尝不是参与公共的一次选择……我们却常常为此奔忙,为此无奈,为此抵抗,为此妥协……但在可能的利益面前,我们却常常因此陷入虚无……
前两天,宗教所查常平老师传来了一份西方宗教类的书单,建议我选择一些去读。是啊,敏锐的查老师已经察觉到我字里行间的焦虑和浮躁……我想,阅读宗教并非一定是选择皈依,更重要的是为自身建构一知识担当。学术也好,政治也罢,作为一种志业,艺术的真义恰在于这一担当!

4月28日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