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狂欢的权力盛宴:何工的“大餐”及其视觉政治
                            
日期: 2008/5/16 9:42:18    作者:鲁明军     来源:     

我并不认同王林关于何工艺术的两点评价:一是认为何工艺术承载着历史的政治和政治的历史的意义;二是认为何工的画面充满悲情和凄厉。(详见氏著:《圣诞启示录——何工油画作品展•前言》)
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历史承载意义往往都源自王林这一代批评家的历史情结和政治关怀,而至于何工本人是否这一思考并不得而知,即便此时何工认定确如王林所言,也并不足信。难道除此就没有别的可能了吗?比如个人视觉经验、审美认同,比如市场策略、利益考量等等,当代艺术批评总是惯于赋予艺术家或艺术作品某个文化背景或政治定位。殊不知,这反而恰恰抽空了艺术的本真质素。而一旦触及政治、凸现历史,则必然意味着沉重与悲情,这样的界定倒似乎符合何工灰暗、厚重的基调。
然而,再反言之,难道何工的作品中就没有历史因子吗?难道其没有沉重、悲情、凄厉之质吗?我想,对一种观点的不认同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艺术图像的解读永远是多维的,也永远具有各种可能。毋庸置疑的是,每一个解读之间相互博弈又相互补充。

何工的“大餐”系列最显在的特征便是五角星所象征的政治。这一点似乎是所有观看者达成的“共识”。而作为政治,则必然意味着权力支配。问题就在于,何工又是建构和画面是如何体现这一权力支配的呢?前者无疑是永恒之谜,甚至连何工自己也不得而知。——艺术本来就是不解之谜。但是作为“过渡阐释”的批评则并非没有必要,否则艺术本身就永远缺席历史了。因此,后者或许是不同观看者和解读者最大的分歧所在,自然更不会是王林以“历史的政治和政治的历史”一言所能蔽之的。笔者以为,其潜在着多维、复杂的权力支配关系,而各种支配关系之间又形成博弈和竞争,犹如一场狂欢的权力盛宴。
按照福柯的逻辑,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权力支配,艺术、语言、文化、历史等所有知识无不栖居在权力支配的框架中。作为观看者在观看的过程就形成了对作品文本的一种权力支配,观看者持有绝对的主体意志,解读、阐释的权力完全操控在观看者手中。与此同时,画面本身对观看者也形成了一种反支配的支配,因为观看者如何观看,如何诠释,都无法脱离文本本身,且因反受其影响而反被支配。而此时,退至“幕后”的艺术家本人则以他者的身份“观望”着这场毫无结果的“权力博弈”,似乎还在暗自阴笑。由此可见,不管是被观看者(作品文本),还是观看者都最终被观看背后的艺术家所支配。而事实也早已证明,鲜有艺术家的创作本身受到艺术批评的支配,即使可以绝对受到市场的影响而发生语言转向,但作为批评还只是一种必要的艺术附着而已。
设若换一个角度,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历史定位显然仅仅依赖于作品是不够的,历史本身通常作为一种文本传承,使得艺术无法回避批评的定位而进入历史。而此时,批评家又似乎拥有了绝对的支配权。这也难怪,王林这一代批评家如此钟情历史和政治,事实上还不是对权力的一种迷恋吗?
如前所言,对于何工的画面最直接的视觉反应还是一种政治及其权力支配。五角星高高在上,充满尊严、崇高……而五角星下,芸芸众生,猜拳喝令,狂欢盛宴……从而形成了极具反讽意味的政治图示,他以沉重的笔触和深刻的感味解构了普遍的森严、庄重、肃穆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权力支配关系。从画面的透视关系,我们不妨将其假设为代表政治统治的大礼堂或会议厅,但调侃的是礼堂中不是召开会议,而是大办筵席。通常而言,吃饭是市井的、日常的,甚至是低俗的,而五角星则是神圣的、崇高的,是不可亵渎的。因此,前者的“热火朝天”与后者光彩耀目倒是互相辉映,共谱一首后现代政治的变奏曲。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政治权力对芸芸众生的支配的崩溃,但是众生也无力形成对具有至高地位的政治权力的反支配;我们也可以将其延伸至主权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博弈又背离的复杂的权力关系,一方面国家主权始终绝对地支配着社会市民,但另一方面,社会市民也同样以去政治化的姿态形成对国家主权的隐性抵抗。——尽管这种抵抗依然是建立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尽管这种抵抗丝毫改变不了原有的政治支配关系;我们还可以理解为这是政治正确与政治不正确之间的权力博弈,五角星代表政治正确,而五角星下的世俗样态自然代表政治不正确。通常以为,正治正确就一定能够拒斥政治不正确,而政治不正确也一定能反抗政治正确,因此“合法”地共处一个“空间”不就意味着这种权力博弈的消解吗?不就意味着这种政治正确或政治不正确界定的无效吗?事实上,“大餐”系列中的大部分作品,何工巧妙地在盛宴中间不忘留一条通道,且似乎通向没有尽头的尽头,但正是这条通道不仅化解了画面的逼迫与挤压,且同时亦具有权力消解、政治妥协的意涵。

画面也并非如王林所言的如此悲情、如此凄厉,灰白基调倒显得单纯、深邃,而大笔触的堆砌更体现了狂欢与激情。语言的纯化本就是凸现所指的途径。实则所指早已成为主导当代艺术的观念及其创作本身的惟一法则。这是何工诸当代艺术不可回避也无力回避的现实使然。因此,语言的纯化本就含有某种策略的意味,而作为观看者将此遮蔽又赋予一个崇高的历史定位,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反讽吗?
可贵的是,相对同代其他艺术家,尚不敢说何工有多少担当,但至少可以肯定他依然秉承着自己对艺术的那份坚持和对现实的那份敏感。

(“圣诞启示录——何工油画作品展”于3月24日下午在成都蓝色空间开幕,此文系笔者观展笔记。)
3月25日
何工简介: 1955年出生于重庆,1978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1985年获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其间以油画《旧事依昔》、《寓言》等作品表现出对人的思想活动的关注。1986年后赴美国、加拿大多所大学作访问艺术家和客座教授,并广泛参加国际学术研讨和创作活动。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