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物体、数字与不应忘记——2006年上海双年展观展札记
                            
日期: 2008/5/13 9:15:42    作者:付晓东     来源:     

如果你是纯粹艺术理念的支持者,把对艺术形式的探求、对世界的直观认识和对人生欲望的超越作为最高目标的话,那么,此届上海双年展无疑正在努力把当代艺术还原成为“纯粹的看”。

         一、 “冷数字”VS“热模拟”

  写实人物由于有着过多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早已轻易地被司空见惯的意义沾满,显得庸俗不堪,在展厅中多少有些过气的冷落。这个展场更像是“数字”对“模拟”的胜利,在虚拟技术里,“数字”是抽像的,序列的,符号的,“模拟”则是仿真的,平滑的,现实的。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艺评家格林伯格所说“写实是媚俗的,抽像是精英的”,在一个世纪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狠抽猛打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再次抬起头说“模拟是媚俗的,数字是精英的”了。英国的老牌艺术家Julian Opie的灯箱作品,把行走裸女的诱惑抽像得接近于符号,其他的不可言说美妙经验只能靠观众意识中的想像来还原。英国女艺术家Sylvie Fleury的雕塑用调和的浅粉、灰黄色的曲直渐变的格子,以及银色的泛着绸缎光泽的泡沫,营造出了女性的柔和而精致的内心世界。同样热爱条格的还有王兴伟,红、蓝、白交织的最常见的编制袋条格,被冷硬的围成了工地厕所。如同“1”与“0”的电子数字编码可以对应出五彩绚烂的世界,线条、颜色、形状、符号,虽然不像当年有蒙特里安的系统定量的表格一一对应,但凭直觉也能够破译出千变万化的内心境界。丁乙的“十示如意”和“时空邮局”都体现了这种抽像符号的冷静之美。龚彦的作品“天气预报”则用“今明三天持续‘焖烧’”,“雷雪交加非气候异常”,“气温明起逐降到冰点”等文字直接做成投影,用一语双关的弦外之音撩拨观众的心理记忆和日常感受。加拿大的Ron Terada的摄影很简单,作品的题目是标语,拍摄唯一内容也是标语。原来,现实生活中林林总总的街道人物不过是标语路牌的背景。瑞士Annika Larsson的录像作品“冰球比赛”更是把镜头对准了激烈比赛过程中,球员、球场和裁判员身上的那些赞助广告、注册商标和细小的标志,哪些东西才是一个比赛中最重要的?这些眼光流转偏移,再造了冷抽像的数字之美,替代了栩栩如生的热造型的汹涌之势,这个世界难道还不够拥挤吗?

            二、 物体气质论

  同样反对人物写实的霸权叙述,是对细小的物品的过份的不可抑制的爱恋。对日常“物品”的凝视,使物品脱离其原有的纯功能化的属性,通过“无蔽”和“敞开”的观照,获得一种“澄明之境”(海德格尔语)。来自瑞士的Gerda&Jorg的作品“子宫花园”用凿穿的街头廉价装饰品组合成诡异残破的小世界,艳俗的粉红色化肥从缝隙中潺潺流下,在霓虹灯闪耀处爬满无头雕像、假山和磨房之间。从腐朽间扶摇直上的是变幻无常的塑料花瓣、假叶子、小小的水果与拆散的花萼,这种廉价的地摊货也能在美术馆里组织成充满矛盾与向往的神奇天地。刘建华的“义乌调查”是一集装箱的地摊货滚滚而来,廉价游泳圈、透明门帘、塑料收音机、花哨雨伞……义乌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这一切拌着绚光和嘈杂的劣质物品,无疑充满了隐喻和暗示。英国的Michael Craig-Martin用手机、鞋子、别针、花盆、皮带等物件,做成了一个“眼睛测试”的灯箱,这些彩色的小小的图案在黑色的底子里发出宝石一样耀眼的名牌的光,令人渴望,令人崇拜。从来不是物品强迫我们仆从于它的指令,而是我们自愿趋向物品的世界。

  韩国李京浩的“2006月光奏鸣曲”用数十部挥舞独臂的玩具铲车组成了虚拟的乌托邦工场,他用现场录像投影和直接投影的方式组合成复杂的影像装置,用“镜花水月”的方式,再现了亚洲城市化进程的现场。最具震撼效果的是邱黯雄的“新山海经”,他编写了一套新时期的新怪物图录,比如来自“阿美利坎洲”的“亢普四兽”,分明就是狮子和电脑的复合体。“幽浮”即“西方空中有物,形似盘,漂浮不定,人莫能识”。这些大象状坦克,秃鹫状飞机,犀牛状汽车,蜻蜓状抽油机的造型高古的水墨怪物从无到有,四处奔走,人为了欲望而制造了机器怪物,而充满了无限欲望的怪物们也终将毁灭人类本身,淋漓飘渺的水墨织成了悲壮雄厚,荡气回肠的动画史诗。台湾吴季总的“灰尘”和展望的“佛药堂”也是关于物质性话题的很有趣的作品。

    三、 或许,我们不应忘记

  展览中还有一些多媒体的互动装置,比如一只猴子可以在你的影子上方跳来跳去,一些绿色的萤火虫在屏幕上飞舞之类的作品,就显得娱乐有余,思考不足。当红外传感技术、跟踪捕获图像技术、编程技术和半自动化技术等,相对于艺术这个原始门类而言的高科技手段进行应用的时候,如何使技术更具智力、情感和思想含金量也许是值得注意的话题。

  这让我想起在同期举办的众多外围展中,正大美术馆“拾贰——2006中国当代艺术奖”展览中曹斐的作品,她用灯泡流水线的产品做成了灯光录象装置,女工用灯泡互相敲击碰撞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把每个工人的理想和生活环境用图片还原,安装在不同的半掩的窗帘后面,那种来自于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期待真实而有力的激荡每个人的内心。有些东西,或许,我们永不应该忘记。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