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语言转换与其上下文——王强访谈
                            
日期: 2008/7/9 15:20:09    作者:杜曦云     来源:     

语言转换与其上下文——王强访谈

杜曦云

访谈时间:2008614

访谈地点:王强画室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你从90年代初期开始创作“人民币”系列,早期与中期,偏向于对各种符号的挪用、组合、拼贴。近期你依然画钱币,但强调一种绘画语言的本体性,调动观者的感官去体验它。这种变化的内因是什么?

王强(以下简称王):内因主要是社会问题。早期做货币时,是中国经济转折性变革的时期。和大家一样,我也是社会的一个单体,我用我的办法来分析当时的社会。我在很多作品中把各种货币搅在一起,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固有的社会受到外来的冲击,钱更具有一种资本的代表性。作品的符号很简单:人民币和外币。人民币代表的一种固有的社会体系,外币代表一种外来资本。

杜:这两者都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

王:对,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集中体现在符号化的人民币或外币上。

杜:为什么你现在开始做非符号性的、有更多体验性在其中的作品呢?

王:这同样也与社会问题的变化有关。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中国社会产生了新的变化。中国开始有钱,但钱的背后也有很多较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比如人本身的不确定性:目标的丧失,人只为了一种符号而努力。这种符号是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不得而知,但这种符号是重要的,因为这种符号可以给人带来很多物质。所以我后来的绘画主要强调一种体验,拓展绘画的语言,不止是平面的、静止的,画本身并不重要,观看的过程最重要。当你看我所画的钱时,远看很清楚,越走近越模糊。这种不确定性,是自己体验到的,这种心理变化正是现代社会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杜:你早期那种偏符号化的作品,与现在这种强调本体语言的作品,都是根据表达需要来选择的。早期你希望尽可能清晰的来把握社会问题,于是用符号化的语言;现在你想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人在孜孜以求一个东西。但一旦把握到了,又感觉好象不是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这种似远似近,似有似无,看似把握住但实际又什么也没把握住……于是,你便用“远实近虚”的手法。所选择语言的变化,真正的内因还是为了更准确的表达你的文化观念。

王:你说的基本是我的本意。

杜:近几年来理论界开始反思中国当代绘画的创作方式,他们认为主要症结是符号化的泛滥。这个泛滥从1990年代初就开始了。他们认为符号化是对绘画的简单、肤浅化运用,没有凸显本体语言,甚至变成了一种看图识字或者哲学、社会学的插图。你如何看待符号化的绘画?

王:我认为“符号”本身是没有错误的,把图像、符号的作用夸大或缩小都是不现实的。当下,更多的人把符号化加速,这样更典型化或者更明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文化速食的时代,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但艺术史上不都是这样的,比如安迪·沃霍尔时期,是典型的符号化,这是针对上一时期艺术方向而生的符号化。而我们是“符号的符号化”,真正的目的是速成。一个艺术家要把观念传达给观众,用什么样的手段不重要。不要把他的文化目的消除掉而只求表面的符号化。

杜:你怎么来评判在视觉艺术中对符号的运用?

王:我觉得最根本的是观念。艺术家是生产观念、思想的,不是生产符号的。比如生产“耐克”鞋,完全没有提供本质的东西,只留下符号。这是不好的。

杜:如果由于表达观念所需而创造符号,这是一种良性的、自然的手法,但如果没有任何原创思想,把妇孺皆知的道理用符号“图示”出来,就成了一种简单的看图识字或插图。你一再强调自己不是画家,而且是不是艺术家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一个在现场中的思考者。

王:别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认同——我是一个“社会工作者”,是社会的一员,我为社会思考了,我提出问题。用我的思想而非符号来参与社会问题。

杜:你是用多种媒体来进行思考、创作的,绘画只是众多手段之一。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绘画的?

王:我对绘画没什么好感,甚至厌倦绘画。我认为绘画很难有新的创造性。绘画本身没什么意思,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用绘画来输出思想才是重要的。

杜:你画的人民币和在旧衣服上画的充满肉欲的身体,关注的是世俗欲望本身的问题?

王:世俗欲望是人的本性,不可避免。我可能是利用这种色情,但我本身和色情是毫无关系的。“色情”这个词在中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是直接的,而中国是含蓄的。我只是利用中国的这种含蓄来讨论人的本性问题。这个衣服里,曾经穿着的是一个“有性的人”,我们不能把性和人分离开来。这些旧衣服里有生命的痕迹,有历史感,有时间的厚度,虽然人去楼空,但精神还在。这是讨论人性的一个作品,我最初有一个想法:把绘画、生活、行为结合在一起。衣服代表生活,平面绘画与立体装置相结合,而且不止简单的挂在墙上,而是有一种流动性——把这件作品置入消费系统去试验,比如进入酒吧,和表演艳舞的人在一起。我更喜欢作一个实验艺术家,这样更有生命力。而不是一个符号艺术家。

杜:你在进行各种艺术实验中,是有一个清晰的系统吗?还是更多时候属于偶发?

王:我作艺术从来不靠灵感,而是很理性的分析,偶发性的东西很少。思想对我是最重要的,我的作品就像一盘散的珠子,虽然样式总是在变化,但里面有根主线始终在贯穿着。

杜: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

杜:具体讨论哪方面呢?

王:每个时代都是不同的,主线是随着现场情境的转换而寻找不同的切入点。

杜:你认为在当下艺术家的身份是什么?责任感在哪里?

王:作为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讨论这个社会,提出一些问题。只有提出问题社会才会进步。各学科的人共同参与,这个社会才会更好。艺术家就用艺术的方式来说。

杜:你曾谈到,现在很多“当代艺术家”是不配知识分子这个称号的。他们是否先天欠缺?他们是缺乏知识分子的能力储备,还是缺乏知识分子的文化良心或责任感呢?

王:前者不缺少,后两者都缺少。有很多艺术家的知识背景都很好,但他们对“符号化”更感兴趣。

杜:我觉得有的艺术家是很纯粹的、很严肃的思考某些问题。有些艺术家从事这个行业,则是为了获取世俗意义上的名利。这其实还是一个艺术家的文化责任感和价值观的问题。

王:对。我觉得现在艺术家整体的结构是一个金字塔。你说的这些艺术家也许不受社会重视,也就是世俗意义上的不太成功。但这个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艺术生产的是思想,不能把思想与货币混为一体。

杜:你虽然生活在宋庄,但并没有与世隔绝,而是很关心时局。我感觉你惯于从宏大视角来观照和入手,希望尽可能精准地概括某一时代的某方面状态。

王:这可能与我出生于1960年代有关。我经历了社会、思想、生活方面的很多急剧动荡,也可能恰恰如此,我们才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方式。这可能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的总体性特点。

杜:作为一个艺术家,你认为与其他领域的专家相比,强项在哪里?

王:艺术家的手段是视觉的,更具备现场感,能更高速的传达信息。

杜:现在是一个文化速食的时代,如果作品本身也过分速食,是不是有缺憾呢?

王:简洁与简单是不同的。我们本身就生活在速成的时代,这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但如果文化也速成,就是对历史不负责任。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