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易英:当代雕塑会怎样继续扩充它的边界
                            
日期: 2011/10/24 15:38:44    作者:易英     来源: 艺术国际    

曹晖 《可视的体温——脚》 树脂、纤维等综合材料,340×97×248(㎝) 2007年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新时期中国雕塑的历史,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从一开始并不是特别明显。文化革命对新中国的雕塑传统也是很大的破坏,新时期初期雕塑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现实主义雕塑的传统。现实主义的本质是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但现实是被主体感受和认识的,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现实体验与认知。在雕塑上的反映就是现实主义的多样化。现实主义的多样化包括题材的选择、形式的处理和主题的变异。虽然领袖题材与工农兵形象还占很大比例,但非政治性的题材逐渐增多,这类题材更适合形式的处理和美的表现。到80年代初,雕塑开始出现现代性的变化,这与改革开放有直接的关系。西方现代艺术介绍进来,艺术家追求思想解放,创作自由,注重自我表现,摒弃传统样式。和现实主义雕塑一样,最早具有现代特征的雕塑是由一批老艺术家创作的。最初的潮流可以说是原始主义。与绘画上的乡土现实主义不同,雕塑的原始主义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形式的来源主要是乡土与原始。从民间、民俗和乡土文化中汲取的形式不仅找回了失落的人性,还表现了纯朴、原始的美,而这正是在艺术服务于政治的时代失去的东西。虽然原始主义的观念来自西方现代艺术,但形式的资源根置于中国的乡土,这似乎是一种暗示,中国当代雕塑的始终是在改革开放和中国方式的相互关系中发展的。

  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影响在80年代中期显现出来。这首先是由艺术院校的学生进行的大胆的实验。现代主义雕塑特指现代主义艺术时期以金属材料为基础的几何形结构的抽象或非具象雕塑。应该说,抽象雕塑的实验大胆而惊人,但模仿的成分居多,且不具中国特色,在理论上受到较多的批评。但这种实验却有着实践的意义,其一是对后来的公共雕塑有深远影响,在90年代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公共雕塑,抽象雕塑作为这类公共雕塑的主体,与80年代对于抽象雕塑的实验和推广是分不开的。另一点更为重要,抽象艺术作为西方现代艺术最重要的标志,在中国的引进与追随,也体现了中国前卫艺术最激进的思潮,对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全面推进当代雕塑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现代艺术不是按照其自身的进程对中国前卫艺术发生影响,历时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思潮和流派同时涌进中国,我们则是共时性地接受了这些东西。这一点对雕塑尤为重要,因为抽象雕塑与装置在中国几乎是同时发生。严格意义上的装置艺术属于后现代时期,虽然达达艺术可以说是装置的先驱。雕塑与装置的结合是中国当代雕塑的一个重要发展,抽象雕塑多采用原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即使是大胆的实验,几何形的抽象结构也难以跳出西方的圈子。装置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现成品,现成品除了自身的形态外,还包含前在的功能。中国艺术家正是看到了抽象雕塑在意义上的局限,而寻找更有意义的表达方式。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雕塑观念的突破正是这两者的结合。现成品既是材料也是物品,而物品自身具有传统与文化的含义,当木头、石头与金属材料构成了抽象时,其意义已发生了转换,因为木头(民居、家具)和石头(园林)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特殊的意义。现成品起源于达达,在波普艺术作为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表征,在中国当代雕塑中,现成品的挪用促成了两方面的转型。其一是雕塑脱离了传统的架上形态,开始向一个开放的空间发展;其二是摆脱了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简单模仿,逐渐形成当代雕塑的中国方式,这不仅体现在雕塑的形式,也深刻地反映在材料的运用和主题的表现。

  9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由雕塑向雕塑-物品的转换改变了2000年代中国雕塑的面貌,也改变了传统雕塑的概念。雕塑形态的多样性不仅是雕塑自身语言的发展,也为反映现实和切入当代文化提供了可能性。90年代还有一个重要现象是公共雕塑的大规模发展,这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一方面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金的大量投入。公共雕塑本身没有提供更有创造性的雕塑语言,除了传统的纪念性样式就是样式化的抽象。但公共艺术给当代雕塑的最大启示是雕塑的空间性,像“环境”、“偶发”、“行为”、“装置”等新的语汇进入雕塑领域,极大地扩充了雕塑的概念,也使雕塑从室内走到户外,与现实事物相融合,普通观众的直接参与。雕塑不再被视为独立的架上物品,而是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更普通的、世俗的、低级的或日常生活的材料进入雕塑,这些材料所从属的社会关系也在城市、环境、社会和政治等各个层面回应到艺术之中。雕塑不再是工作室的产物,也不是展出于固定的空间和长期置放的地点,而是在历史的遗址、城市的街道、象征制度的场所,甚至私人的生活空间,其互动的含义不言而喻。

  从现实主义雕塑和学院派传统演变而来的具象雕塑,在当代雕塑中的作用也是中国当代雕塑的特色。具象雕塑在形态上倾向于“图像雕塑”、“商品雕塑”,反映了消费文化的强大影响,也反映了人在消费社会或当代社会的精神困境。与此相适应的是具象雕塑与装置、环境,甚至影像的结合,在技术上则是学院的传统训练和商业图像的结合。在关于雕塑的边界日益引发争议的今天,具象雕塑无疑是对这种争议的牵制,但在当代艺术中最具创造力和功能性的雕塑究竟会怎样继续扩充它的边界,从它的历史来看,似乎很难想象。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