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走进皇家”大清宫廷珍宝展


查看更多展览图片......
 
 

展览城市: 湖南-长沙
展览时间: 2007-12-31~2008-03-31
展览地点: 湖南博物馆

展览前言:  
    一、展览亮点:

  1)“和硕智亲王宝”金印,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嘉庆皇帝册封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帝为智亲王时所颁授的。这枚纯金打造的金印以龙首、龟身为造型,重达10公斤,保存完好,没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因为该印章是皇权的象征,所以一般会有另一枚印面相同、材质不同的印章以备日常使用。

  2)“光绪帝金发塔”专门用来盛放光绪皇帝掉落的头发,金塔顶部有盖子可以打开,底部一侧还有两扇对开小门。满人一生不剪发,他们会把脱落的头发一包包地储存起来。上世纪80年代专家们打开这座金发塔时,在塔里发现了包得很细致的光绪头发。

  3)“青花十二月花卉杯”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它是清代康熙、雍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这套杯子共12只,杯壁薄如纸张,以白釉为底,杯上分别绘有代表12月份的花卉,再配以诗句加以赞美。

  4)皇帝雕漆龙纹宝座——宝座是中国古代椅子中等级最高的坐具,只有宫廷、皇室才有。这件雕漆龙纹宝座是清代中期的典型作品,它通体满雕,并以龙纹作为主题装饰。此宝座曾为皇帝御用,它宽宏的体量,雄伟的气势,繁缛的雕工令人感叹。

  5)云锦龙袍——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灿若云霞而得名,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而居中国三大名锦之首,之后为宋锦与蜀锦,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的“中华一绝”。

  南京云锦起源于距今1500多年前,在元、明、清三朝,均被指定为皇室御用用品,是皇袍冠带、嫔妃衣饰的主要用料,也是皇室馈赠、赏赐的高贵礼品。清代设“江宁织造署”,南京云锦进入鼎盛期,全城共有3万多台织锦,近30万人从事织锦行业,南京秦淮河边机户云集,杼声不绝。

  云锦工艺独特,用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前者坐在织机上负责提花,后者在织机下织造,上下协同,两个人一天也只能完成5-6厘米长云锦的织造,与一般织造的“通经通纬”工艺不同,南京云锦使用的是“通经断纬”技术,挖花盘织、妆金敷彩,织出逐花异色的效果,即从云锦的不同角度看,所织花色是不同的。南京云锦主要有“花缎”、“织金”、“织锦”、“妆花”四类,尤以“织金”与“妆花”两种工艺成就最高。“织金”即用金箔切割成的金丝线进行织造,“妆花”的特点是用色多,五彩缤纷。由于云锦被用于皇室,所以云锦的用料考究,不惜工本,所用材料多为金线银丝、真丝、绢丝、各类鸟禽羽毛等。目前,这种靠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方法仍无法用现代化的机器来替代。

  6)“大雅斋”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也是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名品,久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一百三十三年前的秋天,紫禁城中一处挂着“大雅斋”匾额的殿堂里,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轻舒素腕在画稿上钩勒完了最后一笔。窗外,丹桂余香,秋意渐浓,而画案上一叠叠图稿中的桃花、芍药、牡丹、栀子……。却争奇斗艳、生机盎然。这位深得慈禧眷顾,在慈禧画室中供奉了十多年的云南女子终于完成了以“大雅斋”命名的慈禧御用瓷器小样的设计。

  7)抗日战争百万故宫文物南迁

  1933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华北形势告急,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自此之后的十五年中,近百万件故宫文物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上海、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堪称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抗日战争胜利后,文物开始由后方运回南京。1948年徐州会战后,南京受到威胁,蒋介石计划在台湾建立最后立足点,于1948年11月决定将故宫国宝和南京中央博物院、国立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的藏品运往台湾。当时可以运送文物的只有两艘军舰和一艘商轮,所以只能从近两万箱文物中选出2972箱,大部分是清宫收藏的精华,包括历代名画及书法、清宫全部藏书和最精美的宋瓷。总数约只是故宫国宝的六分之一,其余的留在南京。后来在这些文物的基础上建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解放后,留在南京的故宫文物开始陆续北返,一万多箱文物返回故宫。后来由于“文革”原因,运送文物北返的工作暂时搁置,现在仍有2000多箱文物留在南京博物院。故宫20多年来,曾多次与南京方面交涉让这些文物返回故宫未果,由于种种原因,南京博物院保存这批文物至今。

  8)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专题重点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
                                     2007年12月12日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