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与水墨有关”一次当代艺术家的对话



 
 

出品人:罗中立 宋玉明
策展人:鲁虹
主办单位: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 深圳美术馆
策展助理:卢缓
学术秘书:韩晶 曾滟媛
首展时间:2007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
开幕酒会:2007年10月26日晚8点
首展地点: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顺序):方力钧 叶永青 卢辅圣 许江 刘庆和 刘进安 朱新建 李津  李磊 李孝萱 尚扬 罗中立 周长江 周京新 曾梵志 潘公凯
备注:2008年3月12日至4月12日巡回于深圳美术馆

  亮点之一: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一批目前在中国处于一线的艺术家,共同利用“水墨”作为媒材,进行一次学术性的对话。此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当代艺术与传统文脉的联系;另一方面是在全球化的艺术格局中,进一步突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民族身份。在西方艺术思潮居主导地位的当下,语言的选择对于身份的确立十分重要。一个中国艺术家如果不用中国式的语言方式去说话,即不保持自身文化的连续性、独特性与自尊原则,我们将很难与西方当代艺术展开平等的对话。因此,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建构我们的主体、身份与艺术史是关键问题,不能简单地创作水墨画,而要严肃地面对传统文化,并寻找到将过去转换为现在的有效方式。

  亮点之二:展览邀请了八位主要从事水墨的艺术家(按姓氏笔划排列)——卢辅圣、刘庆和、刘进安、朱新建、李津、李孝萱、周京新、潘公凯;以及八位主要从事油画的艺术家(按姓氏笔划排列)——方力钧、叶永青、许江、李磊、尚扬、罗中立、周长江、曾梵志。他们立足于各自多年来对艺术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对于“水墨”的多重视角,共同建构和归纳出一个崭新的“水墨”情境。尤其这些长期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大多数是首次公开其水墨作品,使得“水墨”一词,超越了画法、画种、材料乃至观念的意义,而逐渐成为一种广义的文化意义的代言。

  亮点之三:策展人鲁虹先生把参展作品全部定位于架上绘画,从“水墨”回到水墨画,在单纯的观念上似乎后退了一步,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创作上,则回归到一个既坚持水墨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又不放弃其代表的工具、材料属性的位置,并且为水墨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有益方案。在对于这种形式的重新认识的过程中,水墨画得以纵向深入与勾连。

  亮点之四:策展人鲁虹先生提出有关水墨的“图像转向”的学术命题。在现代水墨创作的多元格局中,从水墨与新图像的关系入手,也就是从与当代生活的碰撞中去探寻水墨发展的新路子。当代社会与文化的转型要求艺术家重新审视艺术作品的切入点,而新的切入点又必然扭转水墨画表现的大体格局。当代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对于水墨画家来说,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艺术图像与符号不断生成扩展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地把独立知识分子的立场带入水墨画创作中去,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当代人的心理与生存状态,我们就很有可能在感受生活的变异及新的文化信息时,寻觅到一些切中现实的文化图像和符号。

  亮点之五:参展艺术家的强大阵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先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周京新先生、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周长江先生;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卢辅圣先生、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先生;十大美院著名教授尚扬先生、李孝萱先生、刘进安先生、李津先生、刘庆和先生;以及著名艺术家朱新建先生、方立钧先生、叶永青先生、曾梵志先生。他们共同出场,将打造一幅更趋向灵活的“水墨”发展蓝图,水墨成为串联这些作品的一个线索,而不再是统摄全局的称谓。

  亮点之六:本次学术性展览得到了四川美术学院的鼎力支持,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慷慨资助,而且在学术建构上提出了有关当代艺术发展的更新思路。院长罗中立先生指出:今天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当代艺术趋于成熟,这次展览不仅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化、本土、民族”等问题,而且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俞可先生谈到:“今天我们重提水墨一事,并置于更广阔的角度,是把它作为宣扬民族身份的有力武器,还是作为制衡国际艺术发展的新坐标?在全球化的语境里,中国水墨的实验性工作究竟是彻底重来,还是依然坚持固有的形态、身份、媒材或价值?当这些问题都不成为关键时,水墨有什么理由回避‘当代’呢”?

                               卢 缓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