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田世信雕塑展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2007-06-23~2007-07-23

·开幕酒会:2007-06-23 17:00
 
·展览地点:表画廊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北湖渠酿酒厂

展览前言:
 
  田世信,1941年出生于北京,曾祖父曾在北京从事玉雕行业,开过玉雕作坊,即“玉器田”,他本人也因此对雕塑情有独钟,在创作作品当中,他即承袭了中国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雕塑的精华。而表画廊此次有幸为大家筹得一展其作品风采,期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和大家共同分享。

  田世信在学期间,曾跟卫天霖、吴冠中学习,深受他们的影响。因此他在传统的中国式雕塑作品里融入西方近代雕塑的想法和实践过程,是从在校时候就开始了。但直到今天,真正定位他现在作品的风格的,还是他长期居住在贵州山涧里的这段人生经历——艺术家所处的环境毕竟会反映在他的作品当中。从学校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位于中国西南方的贵州,在那边居住了25年的时间。因此他把在贵州的生活感悟很自然地表达在他的作品当中。他有些作品中,山涧地带的人们的生活成为主要题材,并且吸收了当地居民们强烈的生命力和对自然的敬畏感。从激情出发,与内心深处的同伴产生共鸣,通过这种人的怜悯性,来表达对生活的小愿望。把现实主义作为基础,非常有内涵,又描绘了一种暗示,说明他的作品不是单纯停留在唯物主义价值观,是对人类实体的透彻的认识为根据的。

  田世信早期的木雕为他的雕塑艺术奠定了形式和精神法则上的基础。

  田世信说贵州的木头疙瘩特别多,是他搞木雕再自然不过的原因。在雕塑之中,有着吸引田世信创作的无穷魔力,使他更能把心中想要表现的东西作出来。

  1982年之前田世信的雕塑,以乡土少数民族为主题,虽然在表现上装饰性比较重,但却显示了他对形式的敏感和强调,显示出了他成为一个雕塑家的内在资质,从这个角度看田世信是一个本色的雕塑家,他的资质之中具有对形体的空间的敏锐性。他曾经修过油画,在贵州也有不少油画作品,但是很显然对于二维的平面和色彩他是缺少敏感和热情的。

  早期的木雕作品虽然不尽成熟,但却是他艺术法则的起点,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追求单纯,粗犷、质朴而具有表现力的形式创造的指向。
1982年之后田世信乡上主题进入了新的时期,在形式上展开更大的空间,在构成上也更加丰富,在语言方式上则由叙说而成为表现。在作品的精神意义上他强调了共时性和超越性,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穿越时空的史诗意义。雕塑家隋建国说得很好:“他是作为‘中国乡土’”塑造一首凝结在岩石,陶土和青铜的史诗中。”

  “中国乡土”这一学术命题,非常精辟地评价了田世信的雕塑艺术特征,这也是他的艺术具有东方性审美意义的基础。

  田世信的一系列历史主题作品显示了他的艺术在形式创造和精神表达上的成熟性。这是雕塑家由“野性”到“人文”转型的完成,它说明在田世信的艺术之中“质”和“文”已经完成和谐与统一。这个系列的作品还显示了雕塑家在文化人格的层面也完全站立起来了。这些作品在精神层面集中地体现出了雕塑家的人文理想和道德理想,体现出了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性”。在形式创造的层面上这些作品也更具有丰富性,它说明雕塑家在形式语言的创造上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和空间,在田世信对陈洪绶的创造性吸收上,说明他已经超越了雕塑艺术的范畴而进入“大艺术”的时空去寻找艺术的创造资源了。

  作为一个既具有空间形象又具有实践意向的雕塑艺术,它要求艺术在形式和精神上都要能够超越“个性美”而兼有“共性美”,这是一些大时代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为与西方艺术美学范畴而对应存在的东方美学范畴,它应具有一个共性化的特征,那么东方主义的现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什么?我以为是博大、浑成、超谐、含蓄、意象,当然还有包含丰富的人性色彩。

  在与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的对话中,田世信曾说:“……但我觉得好象自己最适合的那种表现和语言,那种最到位的东西,我觉得我还没有找到,可能最后还会有些变化,那也就是像您说的那种在这个大框子当中的变化,不会有突变。”不应该把他这一席话当作谦词,这是一个正在探索途中的艺术家的真诚表白,它说明田世信的艺术尚在展开和完善之中。
或许田世信会永远找不到他自己认为的“那种最到位的东西”,但是可以坚信的是,他将永远地寻找。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