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家张晓刚个人主页 大事记
张晓刚简介
张晓刚相册
张晓刚工作室
张晓刚作品库
张晓刚访谈
张晓刚批评文论
张晓刚大事记
张晓刚小档案
张晓刚艺术活动
 
艺术家搜索
艺术家拼音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张晓刚相册
2004-工作照/
张晓刚大事记
张晓刚大事记
1958年
出生于昆明;

1963年
随父母移居四川省成都市鼓楼北三街63号,在那里渡过童年和少年;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父母均被隔离审查,与兄弟四人停学在家;

1973年
父母获平反,随父母再次移居昆明;

1975年
拜云南著名水彩画家林聆先生为师,研习素描、水彩。
同时在林先生家开始阅读和接触西方古典艺术史及现代艺术史;

1976年
高中毕业下乡插队至云南省晋宁县二街公社锁溪大队五小队;

1978年
考入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七七级;

1980年
随着改革开放,在学校图书馆里开始接触到苏派艺术之外的大量西方艺术,
开始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兴趣,尤对凡·高、高更极其推崇;

1981年
在四川阿坝藏族地区体验生活近两个月;
回到学校开始创作毕业作品油画系列《草原组画》,画风受凡·高和米勒影响,由于这批作品与当时盛行的“乡土现实主义”趣味不符,未被学院审查通过;
时任《美术》杂法执行编辑的栗宪庭、夏航来四川美院组稿,对《草原组画》予以充分肯定;

1982年
元月,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毕业后因无法分配到工作单位,去一集体所有制单位玻璃制镜厂做建筑工人;
年中经朋友引荐,进入昆明市歌舞团任美工;
五幅纸上作品参加英国BBC公司举办的“世界绘画大奖赛”;
《美术》杂志以重点版面发表《草原组画》,夏航著文评介;

1983年
开始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西方现代哲学、文学,对存在主义哲学,荒诞派戏剧及超现实主义理论和作品尤感兴趣,推崇17世纪西班牙艺术家埃尔·格列柯;
1984年
因喝酒过量住院,在医院创作完成素描集《黑白之间的幽灵》;
出院后随之创作完成油画系列《充满色彩的幽灵》,同时写有《幽灵自白》等文;
10月至12月,在深圳大学艺术装饰公司打工,后被公司炒鱿鱼,回到昆明;

1985年
与昆明的毛旭辉、潘德海,上海的侯文怡、张隆等在上海、南京自费办展,取名“新具像”,此展为85’思潮中最早自筹办展的展览之

一,并被称为85’思潮中的代表性艺术倾向之一;
作品《山的女儿》参加中国美术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青年美展”;

1986年
与毛旭辉、潘德海、叶永青等人在昆明共同创立“西南艺术群体”,
在昆明图书馆、四川美院等地分别举办了“新具像”第二、三、四届作品及图片展;
完成《为了那个存在》、《寻找那个存在》等随笔论文;
对当时盛行的“极端个人主义”开始产生怀疑,重新清理西方现代主义对自己的种种影响;
向往以某种理性和深入的艺术思维方式面对种种问题;
10月,调回四川美院师范系执教;
对东方神秘主义、禅宗思想及中国古代绘画等发生兴趣,
开始创作纸上油画系列《遗梦集》;

1987年
《遗梦集》部分作品参加法中文化友协与法国蒙彼利埃市政厅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四人展”;
作品《山的女儿》参加美国GHK公司和中国美协在纽约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
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张晓刚速写集》;

1988年
与唐蕾结婚;
参加在黄山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研讨会”即著名的“黄山会议”,
在会上放了《幽灵系列》、《遗梦集》幻灯,
同时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潮艺术家及新潮批评家;
参与筹划吕澎主持的“1988西南艺术”展览;
湖南美术出版社《画家》作专栏介绍,邹建平著文专记;
完成油画组画《生生息息的爱》;

1989年
元月,赴北京参加由高明潞、栗宪庭等人主持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
亲自目睹了中国85’新潮运动的高峰和结束仪式;
4月,在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首次个展,展出纸上油画系列《遗梦集》三十余幅,
展览开幕的当天下午,重庆学潮开始;
11月,应西班牙使馆文化处邀请赴京举办个展,后因故停展;
12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几年来的艺术创作;
1990年
开始创作组画《黑色三部曲》、《重复的空间》等作品;
对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十分迷恋,尤其喜爱墨西哥女画家卡洛的作品;
作为代表画家之一被收入《中国油画1700—1985》、《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中国大陆中青年代美术家百人传》等书中;

1991年
创作完成油画系列《手记》、《深渊集》等作品;
《黑色三部曲之三—忧郁》参加美国亚太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我不与塞尚玩牌—中国前卫艺术展”,作品被该博物馆收藏;
参加王林主持的“中国当代文献资料展”,并在北京、重庆、广州、南京等地巡展;

1992年
6月至10月,赴德国,荷兰、法国等地学术考察,
第一次大量面对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反审自己的艺术历程及个人气质;
再次寻求自我的价值判断及学术定位;
观摩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大展,尽可能多地了解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现状,
在德国当代艺术家里希特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在自己的学术清理上起到极积的作用,
初步确立了自己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
10月,到香港与汉雅轩负责人张颂仁洽谈合作的可能性;
参加由吕澎主持的广州“九十年代中国美术油画双年展”,
参展作品《创世篇》NO.1、NO.2获优秀奖;
12月,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艺术研究讨会,会上介绍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

1993年
参加由栗宪庭主持的,香港艺术中心与汉雅轩合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大展”;
与香港汉雅轩画廊签约,成为该画廊的代理画家;
作品参加澳洲悉尼当代美术馆“‘毛’走向波普—后89中国新艺术展”;
回到昆明,开始作一些肖像画的实验;
偶然翻看父母的老照片,受到触动,结合近两年在艺术上的反思,开始探索新的绘画作品;
12月,参加由王林主持成都美术馆主办的“九十年中国美术—中国经验”展,
展览中首次展出《大家庭》组画的初期作品;
作品参加伦敦Marlbrough 画廊主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
展览展出了第一幅《全家福》,此画被福冈美术馆馆长收藏;
1994年
4月,完成《大家庭》组画的艺术定位;
7月,创作完成四幅《大家庭》组画作品,并以此四幅作品应邀参加第22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作品取名《血缘—大家庭》,此组作品

在该展获铜质奖;
7月28日,女儿欢欢出生;

1995年
作品被用作法文版《活着》封面;
2月,收到威尼斯双年展邀请;
2月至5月,在重庆开始创作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共完成十三幅《大家庭》组画;
7月,应邀赴意大利参加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巨幅油画三件,取名《血缘:
大家庭》,其中一幅被美国著名导演奥尼弗·斯通先生收藏;
展览期间应邀参加在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格拉西宫举行的晚宴,与前英国王
妃戴安娜会面;
应邀赴西班牙参加巴塞罗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15年”展,
展出油画《大家庭》三幅;
在巴塞罗那拜访国际大师塔皮埃斯,并参观他的工作室和艺术中心;
两幅作品参加德国汉堡国际前卫文化中心主办,栗宪庭主持策划的“从国家意识形
态出走—中国新艺术”;
10月,在重庆接受德国第三电视台采访;
作品《三个同志》被用作在巴黎举办的秋季国际艺术节海报;
作品参加在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艺术”展;
作品《母与子》被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

1996年
移居成都玉林小区沙子堰东巷5号;
应邀赴德国参加波恩当代美术馆主办的“中国!”,展出《大家庭》组画三幅;
3月,应邀赴美国参加纽约牙买加艺术中心举办的“分享的梦幻—中国当代艺术家五人展”,并接受纽约电视台专题采访;
6月,应邀赴英国参加该年度的爱丁堡艺术节,六幅作品参加Market艺术中心举办的“追昔—中国当代绘画”展;
秋季,三幅作品参加澳州昆士兰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亚太地区艺术三年展”,
作品之一被昆士兰美术馆收藏;
五幅作品参加巴黎法兰西画廊举办的“1996来自中国的四位艺术家”展;
参加北京国际艺苑举办冷林主持的“现实:今天与明天—96中国当代艺术”展;
作品《全家福》参加中商盛佳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以全场最高价被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
12月,参加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联合主办,黄专主持的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获该展的文献奖;
在《画廊》杂志发表与黄专的对话《身份判断与文化经验》,详尽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及绘画方式;

1997年
3月,应邀赴香港领取英国Coutt's国际当代艺术基金会颁发的“当代亚州艺术新人奖”,并在港接受各大报刊采访;
作品参加西班牙“‘拱’之门大展”;
6月,应邀赴新加坡参加斯民艺苑举办的“红与灰—来自中国的八位前卫艺术家”展和新加坡美术馆举办的“来自中国的面孔和身体—

中国新艺术展”;
作品《全家福》被日本冲绳美术馆收藏;
作品《大家庭》被香港国际会议中心收藏;
秋季,12幅作品参加布拉格美术馆主办的“来自中国的面孔和身体—中国新艺术展”;
作品《姐弟》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油画肖像艺术一百年”;
参加香港Schoeni画廊举办的“8+8-1—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展出60幅小画;
作品六幅参加葡萄牙里斯本美术协会主办的“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
作品《全家福》被荷兰Peter Stuyvesant Foundation收藏,并参加该机构举办的“国际当代艺术收藏展”;
向四川美术院提出停职申请,离开学校放弃教学;
12月应邀在中央美院画廊举办个展,展出作品10幅,展览取名“1997大家庭”;
在成都玉林西路55号投资开办小酒馆,由唐蕾主持,成为一个联系各地艺术家,同时推出成都当地音乐的著名场所;
1998年
在台北汉雅轩画廊举办个展,取名“血缘大家庭”;
5幅作品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新艺术展”;
作品参加在比利时Dostende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纪念马格利特一百年特别展“马格利特与当代艺术”,同时为此展撰写短文《我与马格利

特》;
作品《兄妹》被成都上河美术馆收藏,并协助该美术馆收藏和展览国内当代名家作品;
作品《大家庭》之一被荷兰PETER STUYVESANT基金会收藏并参加该年度的阿姆斯特丹“国际当代艺术收藏展”;
参与策划在成都上河美术馆举办的“视觉的力量”展;

1999年
应邀赴法国巴黎,在法兰西画廊举办个展,展出15件新作,
展览取名“同志”,栗宪庭为展览画册写序《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式艺术家张晓刚和他的缩影式中国人肖像》,
此展为该画廊在70年代推出赵无极之后第一次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展,展览作品之一《大家庭NO.16.1998》被卢森堡国家现代美术

馆收藏;
二幅作品参加美国旧金山LIMN画廊“‘1999’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被画廊收藏;
作品参加在比利时NamurA艺术中心举办的“面孔—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作品《三个小孩》被沈阳东宇美术馆收藏,并参加该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开启的通道”;
作品《全家福》参加由高明潞策划的“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大展”,美国纽约PSI当代艺术中心、旧金山现代美术馆;
作品收入美国出版的《世界当代艺术史》;
7月,与妻子分居,十年婚姻宣告结束;
7月至9月,在昆明和大理同时作一些纸上水墨小品;
10月,移居北京花家地西里116号楼;

2000年
元月,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参展作品之一《姐
弟》被英国GASWORKS艺术基金会收藏;
3月,应邀赴韩国参加“人+间—第三届光州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展出6幅油画;
作品收入英国出版的《中国艺术史》;
两幅作品参加美国Montclair大学美术馆举办的“超越束缚”展览;
6月,应邀赴法国参加佩里格市弗朗索瓦·密特朗国家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当代肖像”
展,参展期间与法国著名艺术家进行交流活动,同时观摩当年的法国里昂双年展;
作品《女孩肖像》被上海美术馆收藏,同时参加该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
作品《大家庭1997》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的“中国油画百年展”;
作品参加日本新汤县民会馆、宇都宫美术馆举办的“亚州当代艺术邀请展”;
7月至8月,在成都工作室创作新作品;
作为代表画家,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史1989—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0月,九幅新作在纽约Max Protetch画廊举办在美国的首次个展,
展览取名“张晓刚2000”,参展作品全部被收藏;
11月,应邀赴法国参加阿密市比加底国家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参展作品《同志》被该馆收藏,《兄妹》、《女孩》被瑞士收藏家丹尼尔博士收藏;
2001年
四川美术学院体制改革,以待聘人员身份保留公职;
法国巴黎法兰西画廊“是我,是我们”展;
在北京工作室接受湖南卫视专题采访;
赴长沙参加湖南卫视台庆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期间与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合作大幅作品赠送湖南卫视;
在北京工作室接受CNN电视台采访;
四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新形象—中国当代美术20年”,并在上海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巡展;
二幅作品参加挪威奥斯陆艺术中心举办的“‘煲’—中国当代艺术展”;
与叶永青合股创立昆明创库艺术空间;
四幅作品参加第三届巴西MERCSUL双年展;
10月,应邀赴伦敦参加红楼轩画廊举办的展览“‘梦’—2001中国当代艺术”;
11月,应邀赴韩国汉城进行学术交流;
12月,赴成都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第一届成都双年展”,
参展作品《吐舌头的男孩》被澳洲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收藏;
年底,开始探索关于“记忆与失忆”的主题;

2002年
四幅作品参加巴黎ENRICO NAVARRA画廊与香港汉雅轩画廊合办的展览“中国制造—14位中国艺术家”;
作品《睡婴》参加韩国汉城国家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展览“BABEL2002”;
与香港季丰轩画廊签订在法国制作版画的协议;
5月,参加四川美院美术馆举办的“再看77·78—艺术作品的邀请展”,同时在美院作《北京部分艺术家工作状态》的讲座;
6月,赴长沙参加长沙美伦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时间的一个点—在长沙”;
7月,开始创作图片系列《证件》;
8月,以图片作品《证件》参与邱志杰、卢杰等策划的“长征”主题展,昆明创库上河车间;
作品参加南京博物院“中国艺术三年展”,深圳美术馆“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三年展”;
作品参加德国杜伊斯堡“中国当代艺术展”;
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巴黎、北京—尤伦斯藏品展”,作品被选为展览招贴;
9月,与王广义一同赴巴黎出席非亚克博览会开幕式,并监制版画的制作;
11月,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由黄专策划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展览“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
开始创作《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

2003年
年初,在北京崔各庄建立新工作室;
作品参加由印尼国家画廊举办的展览“来自中国的艺术”;
作品《失忆与记忆》参加韩国首尔ARTSIDE画廊举办的“中国—3个面孔3种颜色”
展览;
四月,回到成都躲避非典,在成都期间写出文章《至友人的信》,
论述关于“失忆与记忆”的基本想法;
5月,到昆明继续躲避非典,并在昆明西坝永乐路创建昆明工作室,
将工作室外墙涂成黑色,以此怀念北方的景色;
六月,在法国巴黎法兰西画廊举办个展,取名为“失忆与记忆”,共展出约15幅作品;
一幅作品参加在法国巴黎非洲博物馆举办的“东方暨白—中国绘画一百年”展览;
秋天,回到北京,
不久参加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打开的天空—当代艺术展”;
2004年
一月,携作品《女孩》赴泰国曼谷参加由顾振清策划在唐人画廊举办的“中国现在”展览。
开春前往上海参加由翁玲策划的上海沪申画廊的开幕展览“超越界线”;
四月,赴香港,由张颂仁策划,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在港的首次个展,共展出1988至2004年间创作的五十余件作品,并由汉雅轩编辑出版个人画册,取名《时代的脐带—张晓刚绘画》;展览期间举行学术报告,讲述自己的整个心路历程及创作历史,并接受香港媒体的采访;
四幅《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第五届上海双年展”;
作品参加在台湾第雅画廊举办的展览“面对面”;
二幅作品参加法国马赛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身体中国”,作品被法国著名音乐家雅尔收藏,并在其中国的演出中作为美术部分演示;
秋天,《失忆与记忆—一周日记》系列作品和王广义、曾浩的作品一起参加翁玲策划的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举办的“世界三”展览;
携作品参加美术文献杂志策划、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武汉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并获文献奖;
开始为深圳华侨城创作巨幅油画《大家庭—地铁》;

2005年
年初,为深圳地铁开通创作的《大家庭—地铁》在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由黄专策划的“起飞——OCAT当代艺术典藏展”同时开幕,期间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作品被何香凝美术馆收藏,原将作品放在深圳地铁华侨城站的计划被推迟;
春节期间,在云南与朋友一道去沅江风景写生,开始为日后的风景系列作品做准备;
三月,导演张扬拍摄电影《向日葵》,影片引用《大家庭》系列作品。
四月,携四幅《失忆与记忆》系列作品前往美国纽约参加由冷林策划、Max Protetch画廊举办的个展,在纽约期间参观乔西画廊区,第雅美术馆、Moma美术馆等,考察西方当代艺术及画廊发展状态,与台湾留美艺术家进行学术交流;
四月底,携作品赴台湾关渡美术馆参加展览“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
首次访台,沿台南北上至台北进行参观访问,在日月潭停留了一天一夜;
六月,在北京崔各庄工作室接受美国《纽约时报》专访;
七月,回到昆明,开始尝试创作新作品系列—图片作品《书写的记忆》,后改为《描述》系列,试图用手记的方式与公共图像资源进行并置式“描述”;
八月,接受中央电视台十频道人物栏目采访。
九月,图片系列作品《描述》参加由黄专策划的,在北京OCAT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当代艺术展”。
《描述》系列图片作品参加由高士明策划的“寓言”展览,后因展览场地的问题,作品一半被毁。
秋天,参加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广州三年展”;
十月初,开始构思并准备新作品“里与外—关于社会主义新风景及家庭环境”的创作计划,与策划人冷林商定关于在北京公社艺术空间举办新作品个展的方案计划;
十一月,赴深圳参加叶永青策划、深圳美术馆主办的“缘分的天空—2005中国当代架上艺术(油画)邀请展”,
在深圳期间,为毛旭辉的个人画册撰写文章《我认识的大毛》,文章中回顾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昆明期间与大毛等朋友一起生活创作的岁月;
十一月,工作室搬到位于望京北湖渠桥旁的酒厂艺术园,并将工作室外墙涂成黄色,以此怀念云南的色彩记忆;
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
两幅作品《失忆与记忆》参加韩国阿拉里奥画廊开幕展“中国、德国当代艺术家联展”。
年底,作品《失忆与记忆》、《手记》两幅作品参加范迪安等策划、北京中华世纪坛美术馆主办的“当代视像:为收藏家办的展览—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随后作品被拍卖;
2006年
元月,回到昆明,开始创作新系列作品“里与外—关于社会主义新风景及家庭环境”;
三月初,作品《同志120号》参加纽约苏富比亚洲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以全场最高价98万美元售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新闻热点;
四月中,由冷林策划、北京公社艺术空间举办新作品个展,展览取名为“Home”,
共展出油画作品《里与外》12幅,图片作品系列《描述—英雄儿女》10幅;
二十幅图片作品参加,黄专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展览“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
之后以同样作品参加黄专策划在纽约举办的中国艺术家联展“江湖”;
图片作品《描述》参加由巫鸿策划、纽约华美协进社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书籍再创”;
四月下旬,在四川美术学院建立张晓刚艺术工作室,以此鼓励年轻艺术家进行创作;
五月初,前往韩国监制版画作品制作,期间接受了韩国媒体的采访;
六月,前往深圳,由何香凝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大家庭—地铁》正式悬挂于深圳地铁华侨城站。
七月初,接受日本多家电视台及报刊杂志的专访,
在日本东京Wonder Site Shibuya艺术中心举办在日本的首次个展,展览名为“张晓刚”;
七月底,陪伴女儿去泰国度假,同时创作纸上油画作品;
八月至九月,连续接受美国、法国等媒体及个人专访;
向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捐赠油画作品《女孩》;
入秋,《失忆与记忆》和《大家庭》系列油画作品参加由冯博一策划,维也纳Sammlung Essl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转世魅影”展;
作品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大拍卖会上,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突破单幅作品千万人民币的拍卖记录;
十一月,前往韩国首尔ARTSIDE画廊举办在韩国的首次个展,
共展出油画作品四幅,纸上作品七幅及版画,展览期间接受韩国各大媒体采访。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