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家周氏兄弟个人主页 大事记
周氏兄弟简介
周氏兄弟相册
周氏兄弟工作室
周氏兄弟作品库
周氏兄弟访谈
周氏兄弟批评文论
周氏兄弟大事记
周氏兄弟小档案
周氏兄弟艺术活动
 
艺术家搜索
艺术家拼音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周氏兄弟相册
周氏兄弟
周氏兄弟大事记
1952年
周氏山作出生于中国广西省南宁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1955年
周氏山作随他诗人学者的父亲广游中国的自然风景名胜。

1956年
周氏山作开始学习诗歌和中国历史。同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我爱我的家》。

1957年
周氏大荒出生于广西武鸣。由于政治运动,周氏兄弟的父亲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并放弃自己中学校长的工作。

1958年
父亲被流放,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广西宁明由母亲和外祖母抚养。周氏兄弟的外祖母创办了南方第一所女子学堂,其本人擅长绘画和书法并帮助周氏兄弟上学读书。

1960年
周氏大荒随外祖母移居武鸣。在兄弟离开后,周氏山作完成了《梦中相聚》。在武鸣,周氏大荒在外祖母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和绘画。在武鸣生活期间,他还开始了武术学习。

1962年
周氏兄弟、他们的外祖母、母亲和妹妹在武鸣团聚。团聚后周氏兄弟探索彼此的艺术生活和经验。周氏大荒每天练习两个小时的柳公权书法。

1963年
年仅六岁的周氏大荒表演了自己第一个音乐独奏。他的音乐和艺术天赋带给他神童的美誉。周氏山作在中学里学习东方哲学和历史。

1964年
周氏兄弟一家搬回广西宁明,那里有著名的《花山》岩画。《花山》岩画深深地影响了这对年幼的兄弟,之后他们的艺术作品也反映了这种影响。

1965年
周氏兄弟用他们外祖母和他们上艺术学校的妹妹整理收集的书来学习西方艺术。周氏兄弟在自家墙壁上创作壁画。

1966年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所有的传统组织、学校和商业被迫停止。红色是此时唯一被允许使用,被看到或者被展示出来的颜色。在这个被称为“红色时期”(Red Period)的阶段里,周氏兄弟最被人们熟记的作品名为《红色梦魇》(Red Nightmare)。

1968年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给中国社会留下深深的疤痕。周氏兄弟一家人遭受了身体上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同年,周氏山作第一次徒步周游全国,到达了北京和中国其他地方。

1969年
周氏兄弟一家人被流放到大明山区,在那里他们被迫习惯和适应农场生活。周氏山作因摔伤的养伤期间,创作了许多素描作品。

1970年
周氏大荒尝试采用混合材料组合配出特殊的颜色进行《永恒的记忆和岁月》(Eternal Memory and Years)的创作。

1971年
周氏大荒加入了省乒乓青年队,并回到了武鸣。在那里他在一所寄宿学校学习并接受了专业的训练。同年,周氏兄弟的外祖母在去世前留下遗训:想成为艺术家的人必须拥有最高境界的精神。

1972年
文化展览中心委员会聘用周氏山作参加南宁历史纪念雕塑工程。此后,周氏山作不断往来于乡间和南宁市。周氏大荒仍然在学校中学习并因绘画多次获奖还被邀请为绘画班上课。

1973年
周氏兄弟团聚在他们外祖母的房子里并完成了他们首个共同创作,《波浪》,同时他们首次使用“周氏兄弟”为作品署名。

1974年
周氏山作被在靠近南宁市的伊岭岩的进行挖掘的一个岩洞探险队聘为开发项目主任。他招募了一只由艺术家、作家和建筑师在内的队伍来设计并将该地区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地。

1975年
周氏大荒从高中毕业之后被派到乡下接受再教育(最少两年)。在这段日子里,周氏大荒每晚工作后在煤油灯下进行绘画创作。他绘制了许多素描和人物肖像画并撰写了大量论文。周氏山作在一家戏剧电影制作公司任艺术指导。他的作品有《卡门》和电影《刘三姐》。同年,周氏山作加入中国导演协会和荧幕演员协会。

1976年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在这一年里结束。周氏大荒开始在广西民族学院(the National College of Guangxi)工作,担任布景师负责计设计博物馆的展览。周氏大荒为一家音乐团工作,为电影和音乐剧创作了大量的舞台设计。同年,周氏兄弟回到花山地区并进行四幅大型卷轴绘画的创作,其中包括了《生命之歌》(Song of Life)和《生命的摇篮》(Cradle of Life)等。周氏兄弟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到了中国艺术文化的起源上并设法在这个创作时期唤醒他们早期自身修养的时代精神(time and spirit of the beginning of their civilization)。这个创作时期的作品影响了他们以后艺术生涯的其他作品。

1977年
与一个艺术团体一同旅行,周氏兄弟开始了他们的对中国各地不同民间艺术的深度研究。他们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提名为《民间艺术之探究》(“A Study of Folk Art”)并发表在多家报纸和艺术杂志上。他们尝试寻找一种扎根于传统但又与时代相连的艺术中的特有风格。他们将之归结进艺术,感觉是自由艺术的关键。

1978年
周氏兄弟进入著名的上海大学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西方油画和现代艺术。同年周氏兄弟的父亲出狱并洗脱了所有的罪名。周氏大荒第一次见到父亲。

1979年
周氏兄弟沿黄河和“丝绸之路”旅行。沿路周氏兄弟亲眼目睹了许多文化瑰宝并用当代艺术家的眼光鉴赏这些文化遗产。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写入《原始艺术的灵魂》(The Spirit of Primitive Art)一书中。艺术评论家后来形容周氏兄弟的作品系列为“动人的情感系列”( “moving lines of emotions.”)

1980年
周氏兄弟完成了大型油画系列作品《天堂至尘世》(Heaven to Earth),在这个系列中周氏兄弟开始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诠释艺术。该系列中的一部分作品如今存放在中国美术馆。

1981年
周氏兄弟的作品《百鸟之羽》The (Feathers from a Hundred Birds)在国家油画展览中获得了“创作奖”(Creation Prize in the National Painting Exhibition)。

1982年
周氏兄弟首次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行油画展览。他们的油画刊登在各种不同的美术杂志上。艺术评论家纷纷称赞他们的作品为“当代中国文化创作动力的里程碑”( “landmark to the creative impuls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s.”)

1983年
周氏兄弟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壁画创作。他们被中国的许多当代艺术家和学者熟知。他们周游祖国各地进一步追寻自己对中国原始艺术的研究。

1984年
在完成最大的一幅室内壁画作品《智慧之灯》(Light of Wisdom)后,周氏兄弟在广西美术馆举办了大型美术展。同年,法国政府邀请周氏兄弟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周氏兄弟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并尝试建立花山岩花美术馆(Huashan Art Museum)。同年,他们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获得了美术硕士学位。

1985年
周氏兄弟史无前例地获得了在中国各地进行了巡回展览的机会,展地有北京中国美术馆、南京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桂林艺术博物馆和在南宁市的广西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Art, Nanjing; the Shanghai Museum of Art; the Guilin Art Museum; and the Guangxi Art Museum in Nanning.)。另外,他们的作品在香港的会展中心和日本东京的艺术馆进行展出。周氏兄弟的作品得到了来全世界的关注,在后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他们被尊称为“中国文艺复兴的第三次浪潮”(“third wave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同年,周氏兄弟获得了具有很高威望的“国家先锋奖” (National Prize for the Avant-Garde)并被人们颂为国家英雄。中国和国外的艺术馆和美术画廊争相收集他们的作品。联合国和平队因油画《死亡孕育生命》(Death Bears New Life)为周氏兄弟颁奖以表彰他们创作才能。《周氏兄弟:油画作品集》(Zhou Brothers – A Collection of Paintings)同年出版发行。

1986年
评论家们赞誉周氏兄弟的美术作品为迄今为止东西方价值与潮流的最理性和最感性的结合。周氏兄弟筹建了一个国际美术交流中心并开始在意大利、德国、希腊和日本进行巡展。同年11月,周氏兄弟到达美国,在芝加哥的东西方当代艺术画廊(the East-West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举办了他们首个作品展览。

1987年
在美国举办了几次成功的展览之后,周氏兄弟接受当地的电台和电视台的采访,其中包括了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他们的作品刊登在美国的报纸和艺术杂志上。他们的油画《人类与自然》(Man and Nature)赢得了在马萨诸塞州的春田市(Springfield)的史密斯艺术展(Smith Art Museum Exhibition )的一等奖。同年,周氏兄弟创作的第一幅大型油画《芝加哥之梦》(Dream of Chicago)。这幅油画是周氏兄弟对自己早期壁画的回忆作品。

1988年
周氏兄弟在芝加哥文化中心(Chicago Cultural Center)举办了名为《大地之魂》(Spirit of the Earth)的一组15幅油画的展览。他们在伊利诺斯州的埃文斯顿市(Evanston)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学院(C. G. Jung Institute)进行了展出,在那里周氏兄弟还举办了一个名为“原始符号与现代艺术世界”( “Primitive Symbolism and the Modern Art World”)的研习会。为了展示周氏兄弟共同创作的作品,导演马克·唐(Mark Tang)拍摄了记录片《两位艺术家-同一视野》(Two Artists – One Vision)。同年周氏兄弟购买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室,画室位于芝加哥的Bridgeport社区。周氏兄弟在那里创作的第一幅作品是《生命的序曲》(Life Symphony)。

1989年
周氏兄弟的父亲在中国去世。洛杉矶的费因加登 (Feingarten) 画廊展出了周氏兄弟在纽约Armory 艺术展(Armory Art Show)展出的作品。费因加登 (Feingarten)的一家画廊举办了周氏兄弟的大型独家作品展,同时展出的还有周氏兄弟雕塑作品。费因加登 (Feingarten)画廊与东西方当代艺术画廊(East-West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合作出版了周氏兄弟在西方的第一个作品集,《回顾:周氏兄弟》(Zhou Brothers: A Retrospective)。周氏兄弟的妹妹黛薇女士在中国出版发行了550页的《周氏兄弟的生平:狭窄的门》(The Narrow Door: Biography of the Zhou Brothers)一书。周氏兄弟在Hsiung Shish Gallery举办了在台湾的的首个作品展。

1990年
《生命的序曲》(Life Symphony)参加了首届东京艺术节(the first Art Tokyo)。周氏兄弟在摩根街(Morgan Street)购买了他们目前使用的画室,他们称这个画室为“天堂” (“paradise”)。在那里,他们完成了又一个大型作品《生命的诱惑》(Life Temptation),周氏兄弟认为这件作品最能代表自身的艺术风格。同年周氏兄弟首次游历欧洲到达了法国、德国、英格兰和西班牙。

1991年
周氏兄弟主要精力放在了雕塑创作上。周氏兄弟受香港中心购物广场(Hong Kong Central Plaza Building)委托为其绘制油画《永恒》(Eternity)。《永恒》(Eternity)高26英尺,宽19英尺,由周氏兄弟一次创作完成。同年,他们开办了周氏兄弟艺术基金(Zhou Brothers Art Foundation)。周氏兄弟收到了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邀请回到了祖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讲座。他们在伦敦的康诺·布朗画廊(Connaught Brown Gallery)举行了画展。

1992年
周氏兄弟母亲去世,两兄弟回到了家乡武鸣。广西电视台播出了一则有关周氏兄弟母亲的特别报道。来自武鸣市和广西省的高官和社会名流出席了周氏兄弟的母亲的葬礼。同年,油画《永恒》(Eternity)完成并运至香港。周氏兄弟在纽约纳汉画廊(Nahan Galleries)进行了首次绘画表演,绘画作品在第一周内便全部卖出。

1993年
在香港文化艺术画廊(Mandarin Fine Art Gallery)举办的展览期间,周氏兄弟获悉放在香港中心购物广场(Hong Kong Central Plaza Building)的油画《永恒》(Eternity)已经被搬到别处,该画引起了巨大争议。周氏兄弟为准备在德国和匈牙利举办的艺术展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也是周氏兄弟最多产的时期之一。东西方出版社(East-West Publishing)出版了周氏兄弟作品集《周氏兄弟》(Zhou Brothers),同时出版的还有杰拉德·诺德兰德(Gerald Nordland)的专题著作。这是第一部在西方世界出版发行的有关周氏兄弟的专著。

1994年
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委托周氏兄弟为其布置十五周年庆典仪式。周氏兄弟在芝加哥海军码头(Chicago''s Navy Pier)创作了名为《风·智慧》(Wind Wisdom)的大型装置艺术,画幅面积达三万六千平方英尺。同年,周氏兄弟的巡回展览在德国达姆施塔特艺术中心(Kunsthalle Darmstadt)开展,展出了周氏兄弟的180件作品。在展览随后的绘画表演上,周氏兄弟创作了户外雕刻作品《跳舞的墙》Dancing Wall。画册Zhou Brothers – Chinesische Symbiose, Vier Hande, Zwei Bruder, Ein Gemalde由达姆施塔特艺术中心(Kunsthalle Darmstadt)出版发行,画册《周氏兄弟-1990-1994木刻和彩刻》(Zhou Brothers – Woodcuts and Coloured Woodcuts 1990 – 1994)由沃夫哈德·维耶赫特尔画廊(Galerie Wolfhard Viertel)出版发行。

1995年
巡展到达位于德国扎耳茨吉特(Salzgitter)的都市博物馆(Stadtisches Museum)和位于布达佩斯的路德维希博物馆(Museum Ludwig)。周氏兄弟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的当代摄影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展出了一系列木刻作品。他们收到了来自德国罗滕堡市(Rotenburg)的邀请为城市广场创作一件雕塑,同时周氏兄弟在罗滕堡艺术协会(Kunstverein Rotenburg)举办了展览。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艺术博物馆(Portland Art Museum)的展览开幕式上,周氏兄弟首次进行了绘画表演。同年冬天,他们在罗滕堡市(Rotenburg)的画室创作了三十件大型木雕作品-这个时期是周氏兄弟雕塑作品最多产的时期。1995年也是周氏兄弟最忙碌的一年,他们相继出访了巴黎、柏林、汉堡、马德里、北京、纽约和日内瓦并收集了大量优秀的文化素材。这一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摄影家斯蒂文 E·格罗斯(Steven E. Gross)拍摄的影集《周氏兄弟在画室》(Zhou Brothers in the Studio)。周氏兄弟获得了由位于德国达姆斯塔特艺术中心(Kunsthalle in Darmstadt)颁发的“最佳艺术家奖”(Best Artist Award)。

1996年
周氏兄弟分别在法兰克福艺术博览会(Art Frankfurt)和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Cologne)举办了个展,沃夫哈德·维耶赫特尔画廊(Galerie Wolfhard Viertel)主办了这两个展览。他们在芝加哥圣克拉拉(Santa Clara)的德塞斯特艺术博物馆(DeSaisset Art Museum)和芝加哥国际艺术节(Art Chicago)上举办了作品展览。同年,周氏兄弟被授予海特兰德基金奖(Heitland Foundation Award)并在德国塞尔堡(Castle of Celle)举办了展览。他们接受了来自德国汉堡艺术设计学院的邀请,成为了该学院的客座教授。周氏兄弟创作了一批名为《时代广场》(Time Square)的雕塑作品并为芝加哥的弗朗西斯 W·帕克学校(Francis W. Parker School)完成了用耐腐钢板创作的雕塑。他们参加了在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举办的《1945-95芝加哥国际艺术节》(Art in Chicago 1945-95)展览,沃夫哈德·维耶赫特尔画廊(Galerie Wolfhard Viertel出版了画册《周氏兄弟:雕塑》(Zhou Brothers: Sculptures)。

1997年
周氏兄弟收到了来自广西省省长的邀请同时他们提出了建造高一百八十英尺的纪念碑《时间门》(Timegate)的想法。同年,周氏兄弟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铸造了十二个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铜像。荷兰贝尔登博物馆(Museum Beelden aan Zee)收购了他们的作品《芭蕾舞演员》(Ballet Dancer)。周氏兄弟在英格兰的多塞特的普特纳姆·豪斯设计学院(School of Design at Putnam House)举行讲座并创作了一批雕塑作品,其中包括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木雕作品《固体的罗曼》(Solid Romance)。在芝加哥,周氏兄弟在位于他们画室附近规划并修建了一座雕塑公园。在那里他们放置了他们在北京铸造的雕塑作品中的八件。

1998年
周氏兄弟在柏林创作了8件雕塑作品。同年由沃夫哈德·维耶赫特尔画廊(Galerie Wolfhard Viertel)
主办的周氏兄弟独家雕塑作品展在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Cologne)进行了展出。美国密歇根州圣·约瑟夫(St. Joseph)的克拉塞尔艺术中心(Krassel Art Center)举办了周氏兄弟的雕塑作品展。之后,周氏兄弟接受了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国际艺术和设计学院(International Summer Academy of Fine Arts)的担任客座教授的邀请。周氏兄弟在名为“油画:感觉是自由神”( “Painting: Feeling is Liberty.”)的课上推广他们的艺术哲学和风格。在国际艺术和设计学院进行的的已经是举世闻名的现场作画表演上创作了作品《生命如音乐》(Life As Music)。雕塑作品《平衡》(Balance)被瑞士伯尔尼的保罗·克利博物馆(Paul Klee Museum)购买。

1999年
周氏兄弟的工作主要放在了建筑方面的构想并完善了建造纪念碑《时间门》(Timegate)的计划。他们认为建筑和雕塑一样,并为巴黎的《黄金环》(The Golden Ring)和芝加哥的《时间门》(Timegate)提出建议,但两者都没有被动工修建。

2000年
周氏兄弟被邀请到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的开幕式上献艺。他们创作了油画作品《新的开端》(New Beginning)并会见了包括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政治家、经济家和艺术家。同年,周氏兄弟开始创作油画系列作品《打开我的门》(Open My Door)。

2001年
周氏兄弟的艺术画册《打开我的门》(Open My Door )由萨尔茨堡国际艺术学院(Sommerakademie)出版发行,周氏兄弟在托克豪斯画廊(Galerie im Traklhaus)举办了作品展。同年,芝加哥的大卫及阿尔佛雷德·斯马特博物馆(David and Alfred Smart Museum)将他们的雕塑作品《生命的诱惑》(Life Temptation)收入馆中珍藏。同年周氏兄弟的《打开我的门》(Open My Door )艺术展在德国策尔(Zell)的维拉·海斯现代艺术博物馆(Villa Haiss das Museum für Zeitgen?ssische Kunst)举办,八千幅周氏兄弟的油画作品在开幕式上从空中洒落。同年,周氏兄弟为周氏兄弟基金会选择了离他们画室的附近的一幢大厦。

2002年
周氏兄弟在德国巴特洪内夫(Bad Honnef)的拉基画廊(Galerie Rackey)用红葡萄酒进行了绘画表演。之后,周氏兄弟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市(Santa Barbara)的太平洋研究院(Pacifica Institute)进行第二次绘画表演。周氏兄弟应邀参加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到访芝加哥举行的欢迎宴会。同年周氏兄弟在第一届广州三年展上展出了两件作品。广东艺术博物馆从《打开我的门》(Open My Door)系列作品中收购一幅油画作品。之后,周氏兄弟受俄罗斯文化部的邀请去莫斯科的中央展览馆(Central Exhibition Hall )进行作品展出。

2003年
周氏兄弟艺术基金会在芝加哥毗邻他们的雕塑公园的南摩根街3302号(3302 South Morgan Street)正式开馆。在馆中举办的首个作品展出涵盖了周氏兄弟所有早期的作品,是对过去周氏兄弟作品展览的回顾。奥斯卡·弗里德尔(Oskar Friedl)安排了这个展出。在奥地利和德国也相继举办了这个展览。美国费城的卓克索大学(Drexel University)举办了周氏兄弟的艺术展览会,同时周氏兄弟进行了绘画表演。

2004年
周氏兄弟在芝加哥第35街购买了一处八万五千平方英尺的场馆建立了周氏兄弟国际艺术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同年,周氏兄弟被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的美国移民法律基金会(American Immigration Law Foundation)授予“美国杰出移民成就奖”(Immigrant Achievement Award)。记录片《周氏兄弟》(Zhou Brothers)在芝加哥开机,之后继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进行拍摄。在芝加哥的艾姆赫斯特艺术博物馆(Elmhurst Art Museum)和芝加哥文化中心(Chicago Cultural Center)同时举办了《周氏兄弟三十年艺术合作展”》(30 Years of Collaboration)。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