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内容
王萌 选择抽象是个好时机,但艺术资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日期: 2014/11/22 16:30:31    编辑:     来源: Hi艺术    

采访:《Hi艺术》 王哲

青年学者、策展人王萌

  应该承认今天艺术资本的强大力量,但资本需要在良性的轨道运行,否则也会自摆乌龙伤及自身。“简化”市场环节,弱化和边缘学术评判力量而直接跟艺术家搞“短线共谋”,造成的结果是“取缔艺术规则”,这其实是一种小聪明,就像把完整的生态破坏了,污染了环境雾霾就会出现。

  就“抽象”艺术来讲,需要承认,目前的确是个不错的时机,但从宏观市场板块来看,我认为有可能成为“热板块”,但不太可能出现过去那种几个明星艺术家垄断高价的局态,会有其他热点板块共同存在,就是说市场的“可选择性”比以前大了,不是高度集中而是多样化的市场结构。这其实对于整体艺术市场的“抗震能力”来说,是个很好的风险规避结构,结构性会比以前好,而且会慢慢理性运营操作,一口吃饱和西方做局的阶段慢慢就过去了。

  拍卖公司设立抽象艺术专场并出现单件作品的高价,那肯定不是昙花一现,拍卖有自己对市场完整的判断机制,应该是理性的市场战略设置。当然他们也可以随时撤掉这一拍场,比如好机会没经营好,但初衷还是看好的。理性看,这里面存在一个市场转型,前几年那种“中国当代艺术”叙事理念下的强势艺术板块的市场失效造成的高端商品空缺。目前业内或者想进入业内的资金还是量很大,购买力的磁性吸力还在场,那批艺术下来后市场一直在寻找新的替代物,试图建立新的价值认同机制,过去那批“明星艺术家”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时代趣味和文化选择,因为他们坚持的理念是上个世纪很短暂一个时刻的思想观念,是被西方个别几个人联合操盘以地摊货建仓后甩给中国大陆和港澳台、新马泰地区的华裔收藏圈和资本热钱,这是当时的市场策略。最近一些明星的风格转型大家也看到了,他们在强迫着自己“变法”,而不是延续。好比之前签了一家“外企”,现在辞职转回中国大陆重新瞄准国际。

  抽象艺术的第二次小高潮,让这个一直被忽视的价值洼地开始从第一次小高潮的学术铺垫向市场生效的全面抬头发展。我参加过那时一些展览和学术座谈,在“后2008”那个市场调整的时期,他们认为“‘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已经完蛋了,从艺术家的角度希望用‘抽象’杀死当时没落的豪华语言”,这种冲动在当时一部分艺术家内心酝酿,他们策划了一系列国内外巡回展,客观上整合了一批以60为主体的“抽象势力”。今年抽象艺术的二次小高潮不同于2010年左右时的尝试崛起,当时以奥利瓦在中国美术馆策划的展览为轴心,出现了大批以抽象艺术为主的展览热潮,不过那时的抽象艺术主要依靠巡回展览和公共传播来扩大影响力,并没有形成足够稳固和系统的热点,而当下的二次萌动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拍卖的介入或者说是一种“市场自觉”的反应,市场从来不是被经纪人忽悠。如果这次拍卖专场出现单价作品的高价标杆,以“60一代”的核心人物和准备充分的青年代表(认真夯实基础很重要,不是资本不做事,不去把艺术家的市场基础“做实”就可以轻易操盘)的价格崛起为信号,业界应该看到这几个艺术家的学术铺垫和市场基础不是一两天完成的,这点的确是事实。另外,从市场大面看还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这次的“抽象热”,在艺术生态中存在一大批70和80甚至90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成长的比较快,而且创作在这一两年内会有比较明显的进步,这其实是个“商机”的信号。

  关于抽象艺术的风格,在经典艺术史中所提出的概念主要以“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抽象”为主,即由点线面体色块等“形式因素”作为抽象调动的视觉起点,在20世纪艺术史的“形式独立”的革命主导逻辑下,有注重精神、感觉、情绪和情感的“热抽象”,也有以几何、数学和理性为核心的“冷抽象”,从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等欧洲三杰,一直到波洛克、德·库宁、罗斯科等那批美国人,行动、硬边等艺术流派逐渐出现,扩大了抽象的版图。后来1960年代末西方的“观念冒险”思潮终结了“现代主义”的动力系统,再后来令“前卫冒险家”出乎意料的是,作为当年反叛核武器的“观念”,却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趣味”渗入了多种艺术形态,成为一种“常态”,“观念”的动力指令从“革命力”向“趣味”掉头。事实证明,“观念”非但没有按预先设置的逻辑去“杀死语言”,反而与其结合。前几天我所做的这次年轻抽象艺术家的展览“抽象艺术新一代”(我做这个展不是出于市场考虑,而是我一个跨年度的“实验室展览计划”的分支之一,是对“未来”梳理几条线索做点基础工作),绝大部分不是“形式主义”的抽象,你可以说是一种后抽象、泛抽象、观念抽象,我觉得名称并不重要,其实就是一种形态上抽象的“艺术存在物”,这批艺术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形式主义的“原教旨”中脱离,向泛观念倾向转型,以图式为基本调动元素,有的注重如水泥、金属等“物性”的艺术价值,“视觉性”的效用是大家普遍关切的落脚点,这已越过了传统的“形式主义抽象”。另一方面,我更关注,新一代艺术家们的“精神品性”和“气质转型”一旦经由良好“机制”的提纯萃取,是未来进一步“精神化”的重要“因子”,前景不可忽视。年轻艺术家由于长期以来被上一代艺术家所挤压,还没有得到表达自己精神立场的机会,我希望通过策展来打破艺术界这样一种精神垄断的现象,为年轻一代创造点空间,至少为这个困局做点什么。尽管这些抽象展览并没有彰显太多的批判性,但恰恰跳过批判的“呐喊程序”直接执行,当你可以去“反垄断”的时候干嘛还要刻意举旗?直接干不好吗?直接去投身“解放”,干“革命”不就可以了吗?

  从目前艺术界的形势看,应该给予或者还给年轻抽象艺术家以勇气,这是一项事业,应该广泛联系不同话语,通过“策展”去唤起他们本应有的本能和艺术冲动。显然,在整个艺术生态群中,策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动机,但不是唯一的,通过策展有可能盘活和调动创造话语、批评话语、传播话语、收藏话语及运营话语,从而能够突破艺术“陈规”和“惯性”的封锁,构建“新世纪中国”艺术精神,不要还固步自封在过去那种很狭小的思维惯性里,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艺术家提供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形态,艺术作品就是这种形态的物质载体。大家看到2010年以来我策划或参与策划的一些海外和国内的群展个展,以50和60一代那批作品相对成熟的艺术家为主,一直到2012年的几个展览。后来觉得不能只是这样,因为缺乏“发生性”的语境,从2013开始,连续策划的几个展览都是针对“新一代”的,我希望用“策展”去激活艺术家,去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重视“个体语境”的意识培育,因为好的艺术还是需要艺术家的“个体自觉”。

  尽管抽象艺术市场热点正在形成,目前我所观察到的许多年轻艺术家却没有刻意迎合市场,他们中有不少在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还处于发生期,基本是独立创作不太那么直接受市场因素的干扰。拍卖机构做专场,应该是捕获了新的“艺术现象”,而这个艺术现象一定不是“为市场”提供的,而是在自觉探索中在学术的“愿望”下起来的,二级市场的拍卖一定是在这“之后”介入,当然这个时候“先行者”及时跟着展览的发生去收藏作品的人就比较有优势了,因为他们拿到的是原始股,而这支股正在长,而且从展览上买还有个好处是艺术家会拿出高品质的作品,否则策展人不会允许艺术家参展,一级藏家的优势是率先性,时间差是优势,而且策展人的展览相当于免费给他做了一层“筛子”的功能,从这个角度讲藏家借了策展人的力,物理学上这叫省力,虽然做的“功”一样,但是的确省力了,聪明的藏家总会找到好的门路,笨的藏家盲目跟热点。

  关于拍卖,我不能肯定这种“抽象专场”的导向结果一定是市场成功,但西方这俩著名的拍行对于其中的风险肯定是有所准备的,我想他们所做的决定也许基于以下两点:一、抽象艺术在当下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数量,具备了一定的“对象性”,以及与资本的“对接性”,无论从形态还是精神来看,不比其他艺术差(但创作不能停滞),有着新的时代特征,而且抽象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藏家接受起来不像观念艺术那么困难;二、目前抽象艺术作品价格普遍较低,有的甚至是原始价,提供了广阔的收藏和增值空间,如果操作得当是有机会的。当然,我们也需要呼吁一种专业性的艺术管理意识,在抽象艺术板块拥有良好起点的条件下,应当提醒操盘手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去进行,而不是通过恶性炒作去追逐“短期效益”,一个艺术家一年翻N倍,刚开始觉得自己“牛”了,受关注值钱了,但最终会把自己逼向绝路,细水长流其实是一种智慧。关于当代艺术的市场,毕竟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惨痛的教训。艺术市场不是孤立的买卖,做庄操盘,市场因素跟学术因素应该是在不同的“轨道”形成好的磁场相互作用,这种良性的关系目前还需要克服中国本土“粗放式经济”所带来的资方“自以为是”现象,认为自己以某种方式在其他场子发财了,就可以同样在艺术里轻易得手,这些是有过太多教训的。这里我想提醒业界,没有学术建制的任何艺术品板块都是危险的,没有规则,没有好的评判,甚至取消和越过“学术因素”的应有作用去直接“商业”,这样的游戏如同在没有“法制”的世界里冲浪,偶尔你可以玩的hi,但当巨浪来袭时你会很危险,2008年前后“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标签下的高价作品和近年国画圈的一尺动辄几十万的“价格”与“价值”过度偏离现象所造成的“高价危机”,其实该给业界很多反思,不要在一条河流里犯两次同样错误。

相关评论:
  王萌:关注当代艺术的“发生逻辑”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抽象艺术新一代”(2014)策展导论

 

网友评论


专题评论  

  
“抽象艺术新一代”(2014)策展导论
“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第三回):抽象艺术新一代”将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为艺术
在2014年新春之际,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来展示自己以行为...
 
 
 ·评乔通写意作品
 ·观《晚参-张晋2014》随感
 ·呼波油画:假象中的真实
 ·寻找“消逝”的风景
 ·艺术资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拍场指挥家探访嘉德的拍卖师团队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定标准
 ·10位70后艺术家市场分析报告(下)
 ·《象 非象》申伟光超验艺术研讨会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动  
 
 ·东方晟宬2008年中国书画油画拍卖会
 ·太平洋国际127期艺术品拍卖会
 ·中联国拍二十周年艺术精品拍卖会
 ·中招国际第18期艺术精品拍卖会
 ·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
 ·杭州翰承2008大型艺术专场拍卖会
 ·中鸿信国拍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北京国拍2008春季大型拍卖会
 ·天津文物2008春季竞买会
 ·嘉德广州2008年夏季拍卖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